端午节学包粽子优秀作文

时间:2021-08-31

端午节学包粽子优秀作文(通用1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学包粽子优秀作文(通用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学包粽子优秀作文1

  今天正是农历五月五——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不,我今天就来学包粽子。

  奶奶在给我示范的时候,我站在奶奶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的手势,一边看一边心里默记:奶奶首先把一张箬叶放在手心,摆成类似漏斗形状,然后在箬叶上铺一层糯米,接着放上事先准备好的菜馅,再用糯米给馅盖层被子,最后用箬叶把糯米完全包裹住并用线缠绕扎紧,一个粽子包好了。看着奶奶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我想:包粽子竟然如此简单。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箬叶,有模有样的照着奶奶所教的动作开始动起手来。可是没想到那小小的粽子在我手中却成了一个不听话的“小孩”。我想把馅给包裹进去,可它偏偏要露出一个小肚子,把我累得我手忙脚乱,只得大声求救奶奶:“奶奶,这粽子不听话。你看,糯米又从箬叶中钻出来了。你看……”奶奶一边舞弄着手中的粽子,一边笑呵呵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把糯米塞得太多了,在扎绳时手要握紧粽子。”在奶奶耐心地指导下,我静下心来,重新包。终于,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在我手中诞生了。小心地捧着粽子,我欢呼雀跃地喊:“耶,我学会包粽子了!”有了第一次包粽子的经验,我越包越好。得到了奶奶的夸奖,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学包粽子优秀作文2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一人在家里包着一点都不像粽子的粽子。手上放着粽叶,右手拿着筷子……这个姿势保持了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内,我究竟在想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都是在婆婆家度过的。每到端午节,婆婆都要包粽子。婆婆包的粽子可是独一无二的,最拿手的还是鸭蛋黄粽子。

  在包粽子前,婆婆总是要先问我一个问题:“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呀?”我总回答:“龙舟!”“呵,傻孩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呀!”

  “好,我现在就要纪念屈原。”说完,我拿起一个刚刚蒸的粽子吃了起来。

  “叮咚!”婆婆家门铃响了。

  “婆婆,我来吃粽子了!”

  “哟,快进!快进!”

  婆婆给我包粽子,我则在一旁看着。婆婆那娴熟的手法,一分钟就包了一个粽子。

  “粽子出锅了!”婆婆说,“还是你最喜欢吃的鸭蛋粽子。”

  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婆婆问我:“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呀?”虽然婆婆每年端午节都会问我这个问题,答案也总会说无数次。可我仍不假思索地回答:“龙舟!”婆婆也总说我“傻!”

  我放下手中的粽叶和筷子:“走!去婆婆家吃粽子去!”

  虽然现在自己会包粽子了,不过包出来的,还是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不然,怎么说婆婆包的粽子是独一无二的呢?

  端午节学包粽子优秀作文3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习俗。听说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我家也不例外,提前几天,奶奶就买好了粽叶、糯米、红枣、花生、葡萄干、红豆等包粽子的材料。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人都起得很早,全家总动员开始包粽子。

  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你瞧,“啪”粽叶散架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个粽子,却像个“歪嘴老头”。他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找了个落脚点站下,却又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又像个不倒翁,我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站在一旁的奶奶瞥瞥那不像样的粽子,又瞄了瞄我,不由分说拿过粽叶,耐心地教导起来:“包粽子要专心致志,把叶片上下叠好,注意正反。”我听了很奇怪,心里想:小小的粽子还有学问哩,还是乖乖学吧,免得我包的粽子又不成样子了。

  我把两张大小差不多的粽叶一顺儿摞好,从中间卷曲,做成漏斗的形状,先放一半糯米,再放入一个红枣,接着把米填满,压紧,然后三绕四卷,一位“大肚将军”出现在我面前,最后给他系上“腰带”,他就显得更神气了。

  人多力量大,没过一会儿,我们全家就包出了好几串粽子。

  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终于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端午节学包粽子优秀作文4

  端午节当天,我决定和奶奶学包粽子。在我的央求下,奶奶终于同意了。

  奶奶先告诉我,包粽子需要准备的材料是糯米、粽子叶、米草,包粽子的步骤虽然不多,也不难,但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包得好。接着,奶奶给我一片粽子叶,一边示范,一边教我包粽子。

  首先,奶奶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里面是空的,可以放米。这一步并不难,我做好了。接着就是放米,只见奶奶用勺舀了一些米,倒入“漏斗”中,并轻轻拍打“漏斗”底部,这样做是能让米充满粽子底部。这一步比第一步更简单,我做得很好。第三步比较复杂,也比前两步更难。只见奶奶把粽子多余的叶片从两边折往中间,封住米,然后把上面的叶片盖下来压紧,并捏住其余部分往右边绕半圈,用拇指和食指捏好,不让米撒出来。这一步我失败了好几次,不过,在奶奶耐心地指导下,我终于做好了。最后一步,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绕绳子。奶奶告诉我,绳子要先绕顶部的两个角,再绕粽身,最后中间打结。说着,她还耐心地演示给我看。这一步看着简单,可我却总是做不好:不是绕太多圈绳子不够绑,就是绑得太用力,把米草弄断……

  不过,奶奶很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给我看,还手把手地教,我终于自己包成了第一个粽子。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我亲手包的,心里感到很开心。

  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