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5月初五,是粽子飘香的时候,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插艾草,戴香囊,吃棕子。
芦苇叶是粽子的外衣,青翠欲滴,芬香宜人,呈现一种朴素的淡绿,像屈原一样清白,它的外形如在江河里的一叶小舟,满载着人们对屈原的祝福,芦苇也很香,但香的不俗气,不像一些外国名牌香水那样,香得太浓。芦苇叶香的不浓不淡,让人彷佛置身于田园,看着那牛羊成群的走着,远离了喧闹的城市,这香气就像屈原一样,一身正气,清淡高雅。
糯米是粽子的原料,在光的照耀下,呈半透明,好似奔波在外的人们思乡的泪,又像是人们思念屈原落下的泪,包棕子的方法也很简单,把粽叶浸在水里半个小时,拿出来,把叶子卷成圆锥形状,再把留下来的一段长叶子盖住圆锥合上,再顺着椎体裹上,一个粽子就包好啦。
一个粽子,就如同屈原般朴素典雅,他的外表并不惹眼,但香气却让人心旷神怡,就如屈原,一生穷困潦倒,身上的品质却非常可贵。现在,粽子,也成为了一种祝福。
我爱粽子,爱它的简朴平凡,我爱粽子,爱它的美好寓意。我爱粽子,爱它包裹的情怀。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比如:挂艾草、菖蒲;吃五黄;赛龙舟……还有我最喜欢的粽子。
别小看这小小的粽子,它有着大大的历史呢。传说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他的躯体,就将装有米的竹筒扔进江中,喂鱼喂虾。后来,屈原托梦告诉人们,说江里的蛟龙偷走了米,让人们改用蛟龙最怕的粽叶和五色线捆绑。慢慢的,就有了在屈原投江自杀的那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根据不同的馅料,有莲子粽、豆沙粽、火腿粽、蛋黄粽、肉松粽……这些用糯米做成的粽子口感细腻,却不粘口,吃的时候会有一股粽叶的清香。这美味的粽子,配上气味清新的粽叶,真是美妙极了,那味道让人一辈子铭记在心。
粽子不仅口味多样,而且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呢!上海的一些饭店的粽子才手指这么大,50克糯米可做4只粽子;而广东一带的粽子以大闻名,最平常的1只粽子4个年轻人也吃不下。粽子在不同的地方所呈现的样子也不同。浙江宁波有四角形的粽子;湖州有有趣的枕头粽;嘉兴的三角粽;上海的五角粽……不同形态的粽子个个讨人喜爱,令人垂涎欲滴。
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自己包粽子,一家人齐动手,其乐融融。粽子,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不,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呢!我们家也不甘示弱,包了好多粽子,我也不愿落队,就跟奶奶学包粽子了。
别看这粽子小,包起来可麻烦了。如果粗心,说不定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造成重包的后果呢!先要准备粽叶,糯米,红枣。准备完毕后,先拿起粽叶,拿起一个角,裹一个像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放进去,不要放的太满了,也不要放的太少了,在糯米中间放入我最爱吃的红枣,再把粽叶一卷一裹,最后用线绕几个圈再打个结,就ok了,可没想到,由于线扎的太松,一下就散了,唉,没办法,只好重新开始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弄好了。我一共包了3个粽子,而且,其中一个粽子里,我放了一根红通通的辣椒,看看谁是那个中彩的人。左等等,右等等,粽子好像和我作对似的,一直不肯熟呢。我真觉得度秒如年呢。3小时过去终于过去了,看着芳香四溢的粽子,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准备尝一尝。拨开粽叶,只见白花花的糯米像一粒粒糖果,散发出它那诱人的气味,我不顾一切使劲咬上一口解馋,“哎哟”,我被辣到了,是我包的那个放了辣椒的粽子,“水,水……”我轻微的喊道。幸好有水的解救,要不我那粉嘟嘟的小巧嘴早被辣冒烟了,这可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呀!
这个端午节,真令我难忘!
春姑娘已经悄悄地走了,随着夏妹妹的到来,天气也跟着热了起来。今天是端午节,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我决定也让舅舅教我包粽子。
舅舅准备了粽叶、红豆、糯米、肉和我最喜欢吃的蛋黄。开始包粽子了,舅舅先把粽叶卷成锥形,之后把糯米放进去,然后随着自己喜欢的口味加入不同的馅儿,最后用绳子把它缠起来,打个结,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舅舅轻而易举地就包好一个粽子了,就以为这很简单。我也试着把粽叶卷成锥形,却发现底下一直有一个洞,糯米刚放进去就掉了出来地儿,撒得满桌子都是。而且这个洞怎么都合不起来,我既无奈,又很沮丧。为何会这样呢?舅舅告诉我卷粽叶时要捏紧叶片,顺着一个方向从下向上旋转,这样才不会留缝隙。经过舅舅的指导和多次练习,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小粽子,虽然不美观,但增加我的信心,只要认真学习,多次练习是一定会成功的。包好粽子后,便将它们放入锅,大概一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粽子就出炉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着,这是成功的滋味,甜甜的,好吃极了!
我喜欢今年夏天的端午节,因为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看得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是坚持不放弃。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晚上,我们全家都聚在一起吃粽子。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妈妈说,这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大诗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煎饼等食品,“扑通,扑通”地投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罐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就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方法。渐渐地,就发展成了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天长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颗枣,幸福美满一片叶,缠缠绵绵一条线,开开心心包成粽,欢欢喜喜送给你,愿你天天都欣喜!
叶叶层叠,好运不绝;米米紧粘,幸福绵绵;线线缠绕,快乐拥抱;水水相融,情意浓浓;粽粽连结,祝福不竭!
在这平静祥和的夜晚,手拿剥了叶的糯米粽快乐地吃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叨叨家常,说说心事,送送祝福,庆庆端午。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