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600字

时间:2021-08-31

【热门】端午节的作文600字集合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600字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 篇1

  离端午节日子越来越近了。街上飘着阵阵粽香。

  我与我母亲准备好糯米、粽叶与线等,开始包粽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母亲拿一张粽叶卷成漏斗型,再往中面加上参有红豆糯米,然后用粽叶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线把它拴好。看着母亲包粽子,我不解地问母亲:“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母亲耐心地给我讲到:“端午节是古老传统节日,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了。当时,由一个著名诗人叫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我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我祖国。在阴历5月5日这天,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我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爱国主义乐章。”“真是太可惜了!”听完母亲讲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叹息道。

  母亲继续说道: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中,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母亲停下手中活,抬头问我:“你看见过赛龙舟吧。”“我们去年在新津看见过啊”我不解地问。“其实,赛龙舟也与端午节有关。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哦,是这样。想不到一个节日还有这么多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们经常过节日,竟然有这么多文化。

  吃着香喷喷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 篇2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考虑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现在,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 篇3

  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朋友一条祝福的短信突然勾起了我对端午的记忆,今日适逢端午佳节,在此送上对所有朋友的节日问候,大家端午快乐!

  想想在家里时,今天妈妈已经早早叫我起床了,因为早上我们有踩露水的习俗。穿一双轻便的布鞋,向青草更青、柳枝繁茂的地方去,不只是寻露水、同时也是折柳枝之行。各家各户的小孩最兴奋了,还有一些随行的大人等,成群结伴,一大早就过山路踩露水折柳枝了,顺便再到地上拔一些艾蒿回来。待带着满脚露水、寻得柳枝艾草归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柳枝等插在自家的窗户上、门框上或是墙头上,以求得一年的好运气。

  除了踩露水、折柳枝之外,我们还有几项重要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系红绳了,红绳既所谓花线、由各种颜色的细线撮拧在一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通常会亲手拧好线绳,然后再为孩子系上,两只手挽上或脚腕上,脚腕上通常只系一只,要不小孩就被拴住了个子长不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蛇,因为夏天来了,草木茂盛,孩子们出入田野小道间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是长势旺盛的草丛中,这也表达了家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愿望。

  和红绳类似,纳荷包也是一种人们喜爱的活动。妈妈或奶奶手巧的话,准会给孩子做几个可爱的小荷包,里面装上香料,闻起来香极了,心形的荷包外面还缝细线做的有小穗穂,看起来也好极了。

  在饮食方面,端午这天通常吃的是家人亲手做好的凉粉,自家酿制的酒麦等。在村里,这就算好好的过了一个端午节了。

  家乡的端午节虽然虽然不隆重繁华,但却充满着一股浓浓的节日情味。南方人在江上撒粽子、赛龙舟等以祭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我的家乡以起其质朴简单的方式表达着一种亲切的关爱感情,这也不正是屈原精神的一种传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