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

时间:2021-08-31

【精品】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汇编十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 篇1

  夹着黄沙般的风把我吹得脸在抽搐,但是,在这满眼的青绿中,哪里会有黄沙,噢,也许这是来我心中的吧!

  抽剑扣舷,清清的河水在剑刀下划过一道浅痕。突然,我把佩剑高举过头,用力地挥舞着划动。薄如蝉翼的水花,在船头变化着,宣泄着心中的恕气。

  船夫看呆了,也许世人从未看过我疯狂的样子,但我能不疯吗?“固时俗之工巧,偭矩矩儿改措”世人都醉我独醒,这和醉了有什么区别!

  当初我怀着八斗之才,把我的赤子般的爱国之心恭恭敬敬地呈上那个宫庭,换来只是一次次把我的赤诚全被抹杀。世人一次次骂我:“愚忠啊,愚忠”!而有谁知道,我那一夜长跪在雪门前的辛酸,我那一次次怒啸在撕烈寒风中的崩溃,我这一桶桶水倾泻到脸上时的狂丧!这些,都是为了谁啊?

  为了楚王?不,我只是无法把我追求正义真理的心交结他们糟踏!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汩罗江水,还在汹涌着,日出日落伫立在江面,凭流水,淘不尽,我那无穷的愁绪。曲,是世俗之道,直,是我生命之本。“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夜,已深了,汩罗江,一轮明月清如水,呵,月亮也是圆的,曲的呀!但它却是如此可爱。

  抑郁之园,这注定是我最后葬身的地方。莫负明月邀我饮,着我铁衣映月银。

  那一身银甲,在被十五年的掩盖下,今天又照出了它的光辉。我虽是个文人,此时又开始重温十五年前

  的梦。月下舞剑,寒甲如冰,吐一口酒涂沫在剑上。佩剑陆离,你为谁狂,一身戎装,明月照耀,我心了然

  -无边木叶萧萧下,一度春秋一分愁。岁月又从我身边掠走了一年的时光,

  无边木叶萧萧下,一度春秋一分愁。岁月又从我身边掠走了一年的时光,而陪伴着我的,依旧是那条亘古不变的汩罗。汩罗啊汩罗。我恨你如此无情,我妒你如此逍遥唉,算了,不跟你说话了,免得我又精神分裂了。

  今天天气阴凉,南山的雪峰上,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我下了决心,带上剑出发了,山麓是无边的林海,半黄半绿的树影间,依稀看到灰天和白雪。

  虫兽们也纷纷出来活动了,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都很不友善,脚上的伤口透过草鞋渗出了血。

  走在南山的山腰中,隐约地听到一阵歌声:“山间何处有红尘,指点桃花又一春。闲时惟有箫剑意,直教南山外”,而后有响起了如烟如缕的箫管之声。这真是难得的洒脱之音啊,循声而往。耳边清泉之声,这几丝天籁洗涤着我的灵魂,安抚着我的心灵。泉在面前形成了一张明镜潭,水在这稍作停留后注入山麓,小河,注入汩罗江。靠潭而立是一所门扉半开的茅屋,当我正要走近时,又听到那个声音:“林扉已足深,何有楚狂人?”

  呀!这一定是位高人,我驻足不前,恭敬叫道:“在下楚人屈原,因被尘世烦绕,故向仙人请教”。

  “凡鸟末世来,岂有挽回天下才”,从屋中走出一位峨冠博带道人,却右手握箫,左腰佩剑,发未有半点霜白,浓眉下的眼中表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超然脱俗神色。他两手抱拳道:“屈大夫,久仰!”

  我惊讶于他的装束竟与我如此相似,忙欠身道:“不敢不敢。”

  他轻轻用剑在潭水间拨动,突然,一条条水柱从剑下划出,直直地在空中向我洒来,我闭眼接受这扑面而来的水,顷刻间,我湿透了。

  “这清泉潭的水能否涤尽你的污垢?”道人问道。我昂着头,说:“连汩罗江也洗不尽的痕迹,怎是污垢?”“哈哈,汩罗江本来就已是浊世里的一条江,哪有潭水清澈?”看着他淡然漠视的样子,我愤然掉头:“满嘴浊世尘世,连苍生都不顾的人,我还有什么话和你说呢?”

  正当我离去时,耳边又响起他的声音,“屈大夫,楚庭岂是你兼济天下的地方,汩罗江边领土,即将沦丧,你一心牵挂的君主,已成为阶下之囚。”

  这是我已经料到却不能接受的呀!山路已记不清是如何走完的了。耳际的话语,让心灵遭受刀割。走回汩罗边上,我看到了百年的宫庭被铁马烈火延平的瞬间,我看到了苍生万姓在断戟残旗的土地上流离的情景。

  明月清风下,远处传来马蹄的声响,我却解下了佩剑与箫管,一步一步地走向江心,寻找我的灵魂归宿。

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 篇2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魂的,它们是神秘而沉默的隐居者,寂寂而生,寂寂而亡,也许我们与它们一辈子无缘相见。但我也相信,总会有那样的电闪雷鸣,将那些久冻成冰的隐藏者劈开,融解,使它们心心相映,魂魄相通。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楚民们祭祀龙王爷的大日子。汨罗江上,正划着龙舟游玩以度假日的楚民们,突然听到屈原投江的噩耗,都争先恐后地划着自己的龙舟向屈原投江的地方飞奔而来。男人们在江中寻找,女人们则将祭品投入水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10天后,人们才找到屈原的遗体,含泪将他葬在江边,又将屈子住过的故宅改祠以祀。从此后每年的端午,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朝庙仪式来祭拜屈子。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屈原少年得志,傲然于自己的不凡身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生。可屈原唯美、洁净,有一颗纯粹无比的透明之心,不能容忍一点点污迹,无法与小人通融一丝一隙,无法改变自己生命质地一分一毫。在这场争斗中,屈原的生命质地注定了他一开始就输了,因为对付一个高尚的纯粹的人,卑劣者有的是手段、心计和阴谋。屈原想做那“后皇嘉树”,“受命不迁”,想象那桔树一样美德容丽,端庄笔直。可一场冰刀霜剑,屈原便拨根而起,被丢弃到了一个远离故国家乡的地方。

  无论漂泊到哪里,屈原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念念不忘的只有自己的故国家乡,认准了自己心中唯一的信念。直到最后,眼见得故都被破,怀王客死,国家将亡,屈原问天哭地,上怨昏君,中斥奸党,下责国人,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怀着无尽的悲愤纵身一跳,让那滔滔不绝的江水承载了他的千古爱恨,万世忧伤。

  死亡,从屈原的纵身一跳开始,成为中国文学最为“惊彩绝艳”的一个主题,不仅仅因为屈原的行为,更因为他对死亡的选择与思考。

  加谬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是决定是否值得活着的首要问题。可屈原不是一个哲学家,甚至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以屈原的死是他的生命必然。屈原的死,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抗争,一种掷地有声的发问。屈原是固执的,他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倘若将愤懑之情化为生存之道,定能活出另外一番天地来,那样的话,不但楚国少了一个含忠抱素的臣子,人类也会失去一个“虽九死犹未悔”的伟大诗人。

  屈子之魂是诗人之魂。一个与日月争光的诗人,他的纯洁、从容、浪漫都是后人无可比拟的。屈原之忧,是忧国,忧世,忧人,忧天。屈原第一次用动天的悲哀鸣揭示了不平的世道和颠倒的人间,他的绝望虽源自个人的遭际,却无不浸染着对正义和爱的不懈追求以及对肮脏小人坚决不合作的精神。屈原之魂远逝,他的大美之文、丽雅之辞、奇崛之问,雄奇浩瀚的另类思维,峻急陡峭的奇思异问,直抵人类生命最深处的奥秘。屈原的《天问》,是诗史的开端,更是探索史的开端。惊才风逸、壮志烟高的屈子为千百年来怯懦的儒生确立了一个不可企及的精神高度。

  魂兮归来!屈子虽逝,诗文永存,他的《离骚》、《九章》、《天问》、《哀郢》、《怀沙》等20余篇楚辞,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新文体——骚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屈原的价值不只是在于他舒泄忧愤的长吟哀歌,更在于他对至诚至洁至美的丝毫不动摇的追求。他的狂歌,他的放情,他的荡志愉乐,无不是对美好人生的占有和回味。屈原所放弃的是卑琐的生命的浊泥污沙,获得的却是诗魂的永生。正因为有了屈子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召力,才有后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脉相承,才使得爱国主义传统地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