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时间:2021-08-31

【实用】端午节的作文500字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500字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篇1

  端午节本是人们纪念爱国人屈原的一种方式,但后来,人们不再把棕子扔在水中,而是当作一种点心品尝;人们不再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而是举行龙舟比赛……

  过端午节,我最喜欢从电视上看现场直播的龙舟赛。一条条造型是龙,火红色的船从起点一下冲出去随着船尾有节奏的鼓声,队员们喊起了"一二,一二"的号子,队员们手持船桨,合着号子有力的划动着船桨,每个人的船桨都是同时落,同时起,水花四濺,船行的笔直。

  看龙舟赛,那真是太激动了!一会儿自己中意的船领先,一会儿自己的船被别人超过,看着自己的船遥遥领先,我就很自豪;"我眼力真不错,这条船一定能赢!"看见船被别人超过,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想着;"加油呀,冲上去!像刚才那样超过它!

  终于,比赛结果见分晓,如果自己中意的船取得了好成绩,我便炫耀似的对大家说;"看见了吗?这就叫眼力,我就知道它会取得好成绩,如果自己中意的船没取得好成绩,奸险便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

  比起看激动人心的龙舟赛,我更喜欢品尝端午佳节的独特美食—棕子!

  棕子的外貌是碧绿色的外衣,里面白、糯而香甜的糯米饭,米饭里还有枣、豆子、葡萄干等果料。

  一般我吃棕子要先闻。不剥皮,先深深的闻一口棕叶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然后迫不及待的打开棕叶,你以为我要吃吗?不,还是闻,闻一闻那香甜的味道。

  下一步才是吃哪!看那结白的糯米里嵌着一块红宝石般的枣,那一定是要一口先吃掉枣。然后再一口口的把棕子整个吃掉;糯米又香又软,果料散发着无法言表的香味,两者结合在一起,再配上棕叶的清香,那真是赛过王母娘娘的蟠桃啊!遇上美食,人们就顾不得自己的仪态了。每当我品尝完这人间美味后,便会手儿粘粘,嘴边还粘着几粒米,满意的回味一下。去卫生间洗脸洗手了!

  啊!端午节,你不仅带给我视觉上的盛宴,更带给我味觉的的.盛宴。

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篇2

  家,最后投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将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于是,这个节日就传了下来,只到今天。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已渐渐淡化了这个节日,但山东这一带的人却还对这个节日充满热情,很注重这个传统节日。

  早上,我一醒来,就发现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线拧成的一小段绳,我问妈妈:“这种绳叫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妈妈耐心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这叫“五彩丝“,也叫“花绳”。传说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节,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会系一根这样五彩的绳。”“哦”我答应着,但还是不想戴它,因为我是个贪玩的孩子,这东西在手上还蛮别扭的。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吃粽子。上午,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外婆家帮忙包粽子,而外婆呢?早就准备好了箬叶、糯米和丝线。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里面放上一个大枣,为的是让粽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看着外婆那娴熟的动作,心里痒痒的。于是,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将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过不去,不听话地跑了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箬叶把它们裹住,可是他们“米多势重”,我只好向“大将军”外婆求助,外婆一来,这个”小兵”就没招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包好了一盆粽子。

  要煮粽子了!外婆先将锅里倒上水,然后将粽子一个个的放进锅中,用慢火煮一个下午。煮好后,一打开锅盖,香味就充满了整个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仅甜在口里,还甜到了心里!让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端午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快乐,我们要将这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篇3

  醉倚窗侧,仰头望向苍茫的夜空,微弱灿烂的星光斑驳了泪痕,清风微拂,弥漫着丝丝粽香,思绪却零散飘落了一地...

  又是一年粽香时,可当今人们享受的却只是那满齿噙香的包裹在苇叶中的粽子吧,而享受美食的同时,谁又想到了那个他,那个两千多年前孤独寂寥的他...

  那个清瘦枯槁的他踱步江畔,心中多少离愁往事,满腔抱负空化作声声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又如何,那种无力感有几人能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决计不允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这绝不是自负,而是属于他的骄傲。于是,阴暗的天空下,一代大师就此辞世,那洒然一跳,却又满含多少忧愤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们是否已遗忘了端午的初衷,那爱国的忠魂是否已无人记得...“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他的缅怀。而至今日,不堪言...

  苍天何在,那汩罗江畔的滔天怨气竟视不得。今日世人所阅的《离骚》《天问》出自谁手?是的,楚辞不朽了,但屈原呢?世人口口声声说纪念屈原,学习爱国精神,可何时付诸过行动?两次流放的屈夫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换来了今日的什么。国人的无知吗,还是麻木?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无论何时都要铭记先人教诲,华夏九州的儿女,该醒悟了,爱国,爱民族,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它叫——传承。

  屈原,你的不渝的精神沉淀的是一种信念,它令人叹服。若将楚辞作为你的挽歌,和着汩罗江的惊涛,我一定会奋起而唱,端午哪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