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热门】冬至的作文合集7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至的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的作文 篇1

  12月22日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精彩别样的冬至活动。

  冬至,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家都穿上了漂亮的传统服饰,来庆祝这个节日。现场,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和五彩缤纷的气球,十分热闹,也让我们觉得特别欢快!

  我们期待的活动开始了,大家按小组坐好,从装扮幸福树到猜灯谜,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下,我们走完了模特秀,还有每个小组精彩的温州童谣表演,台下掌声如雷,意犹未尽。最后在我们精彩的生律启蒙表演中告一段落。

  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包汤圆和包饺子。食堂的阿姨帮我们准备好了好多味道的面团和包饺子的面皮和馅儿。

  爸爸妈妈还教我们怎么包汤圆。我们拉起袖子,拿起面团,搓成一个圆球,再把面团中间用手指头压一个小洞,把馅放到小洞里面,搓起来就成了一个汤圆,我们包的汤圆大大小小都不一样,我们还试着包饺子,我们包起来的饺子歪歪扭扭,特别不像样。

  煮完以后我们闻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汤圆和饺子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我们做的样子不好看,但是煮起来特别好吃,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妈妈告诉我,我们吃了汤圆就代表大了一岁,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完成自己幸福树上的愿望,也希望明年冬至还能有这样开心快乐的活动。

冬至的作文 篇2

  当香味袅袅升起,灶火渐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汤圆啊!那甜甜的,黏黏的,热气腾腾,幸福满满的汤圆呀,满是我们同学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今天是冬至,学校竟然安排我们做汤圆,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开心极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里做汤圆。

  老师先帮我们分好糯米团和麻心,再把我们每8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好,汤圆开做啦!我们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压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饺子一样,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圆球。当然,我遇到了问题——总是不能把汤圆搓圆,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尖角”。装着馅的汤圆里头似乎有许多调皮的小人,像是把脚一只一只翘出来,形成一个一个尖尖的角,真是难看。哎,都是软软的糯米粉惹的祸,任我们怎么努力搓都没用。后来,我干脆等“汤圆们”干一点了,硬一点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会再动了,真是“软的不服,得来硬的”!再看看其他组的同学——瞧,有的同学把馅放得太多了,结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学没放馅,汤圆就成了“实心球”。施捷仁同学在做的时候,禁不住鲜美的麻心馅的诱惑,往嘴里一点一点的塞,引起了同学们阵阵笑声。

  一节课过去了,我们的汤圆做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像“孩儿兵”排着队伍等队长检阅呢!做好了,当然少不了吃这个环节。嗨,热气腾腾的汤圆来啦!汤圆冒着热气,在盆里等待我们品尝。“咦?这汤圆汤的颜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样?”哦,是汤圆的“馅漏”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个“黑煤球”汤圆,外头是馅,而馅的里头才是糯米粉,所以,我们的汤圆汤全被它“污染”了。

  虽然汤圆包得不是很好,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热热的、亲手包的汤圆,一碗碗承载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汤圆,在寒冷的冬天散发出阵阵暖意。

冬至的作文 篇3

  童年,我生活在老家。记忆里,冬至前后,巷口总会传来一声声吆喝,响彻家家户户——熟悉而独特的吆喝声如同按门告示,人们开始炒米过冬迎春节!那一刻开始,年味逐渐开始蔓延,酝酿,发酵……

  每每至此,巷子里总有一户人家的院门微启,从中探出一个小脑袋,叫住炒米人——只见那炒米的人肤色黝黑,头发如麦茬般竖立,着一身蓬鼓鼓的棉衣,活像是从旧年画里走出来的。

  炒米这行当,一般人可是做不来的,不但辛苦,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炒上一次要大半天的功夫。这中间,手还要一直把着锅铲。炒一次下来,别说是手了,就连腿也会酸麻起来。

  我赶紧一路小跑,告诉祖母“炒米的来了”。祖母听言,便弯腰,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钵子,里面盛的是从秋收时就特意留下来的米。

  取来早就准备好的米,神奇有趣的炒米情景便展现在我眼。只见炒米人先将火烧得旺了,再伸手到锅里试探,离锅面约五寸的地方猛地停住。几个眨眼,温度貌似够了。只见他轻哼一声,手腕倏地一转,将碗中的米尽数倒入锅中。锅底的火焰忽明忽暗,似一条火蛇,吐着信子,一寸一缕贪婪地舔舐着锅底。那人扬起锅铲,探入锅底,又迅速贴着锅缘轻轻一翻。与此同时左手握着锅柄,猛的一抖,瞬时,米在锅的上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又齐刷刷地落进锅中。此情此景,引得身处一旁呆呆观望的我忍不住吞起了口水。就这样一起一落,也不知道这个动作重复了多少次,生硬的米竟渐渐膨胀开来,晕了淡淡的金黄,变成米白色。我知道炒米快出锅了!这时炒米的人总会细心的询问上一句“熬糖做米块吗?”嘴里在问着,手里的动作可是依然不停歇。

  “好呀!好呀!要甜一点的!”不等祖母回答,我就抢着说了。那人掉过头来,看着我,笑了。他将米倒进钵子,留下一小半放入碗中。开始制作炒米糖了!炒米人先是把甜菜萝卜切成块,放在锅里用火慢慢熬,待熬成褐红色的糖浆。再把糖浆跟炒米均匀搅拌在一块儿,趁着松软的时候,平铺开来,晾凉了,结成硬块儿。用菜刀切成一块一块的长方形。

  我站在案前,咔咔地嚼,于是,米的清香,糖的甜润,沉醉了整个童年。

  暮色渐沉,炊烟四起。炒米人要回家了,一边收拾装备,一边轻揉着酸疼的臂膀和腰身。一切拾掇妥当了,他便挑起行囊,将身子泡在一潭夕阳中,任夕阳将他的影子渐拉渐长,投在巷子中,吸引着我的目光跟随,再跟随……

  炒米,成了我童年的记忆,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关于春节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