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选冬至作文汇编八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作文 篇1

  今天,我们班组织了一个做汤圆的活动。这次活动我们邀请了王储扬爸爸、郑诤妈妈、陈序妈妈、虞皓翔妈妈、姚开程妈妈。

  接着,我们就开始做汤圆了。做汤圆的材料有麻心、豆沙粉、糯米粉。魏老师叫我们先揉十个麻心馅,然后每个人用糯米粉揉十个圆圈,每一组做好五十个汤圆后,端给姚开程妈妈煮,我们把豆沙粉放入碗里,把碗端到姚开程妈妈那边,姚开程妈妈把煮熟的汤圆放入有豆沙粉的碗里,由王储扬爸爸拌起来夹给我们吃。我们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

  今天,这个活动我玩得很开心,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所以我就更加懂事了。

冬至作文 篇2

  夏日里,蝉声如织,骄阳似火,我正吃着雪糕,漫不经心地整理着乱糟糟的书架。忽然,一朵从书中掉落的干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拾起它,陷入了重重的回忆中……

  那是一年冬至,大雪纷飞,在道路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我眯了眯眼睛,地上的雪映着月亮清冷的光辉,直刺我的眼睛,弄得我刺痛难忍。风又刮了起来,从我身旁呼啸而过,卷得雪花直冲我的眼鼻,我又裹紧了身上的大衣,袋子里有被我揉成团的试卷,手随时可以碰到。

  我失望,我绝望,我后悔!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世间从无后悔药。清冷的月色下,唯雪独舞。

  我不敢回家,只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徘徊,能陪我的,只有孤独。忽然,我的眼角出现了一抹酱紫,它半掩在雪地里,难怪难以辨认。是株无名小花,已是残枝败叶,但它还是挺立在那里,像一个卫士,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我的眼角竟是有些湿润,一朵小花能够如此地顽强,不屈于现实,这也是我应当敬畏它的地方,难道我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一个人,能输给一朵小小的花儿?

  我立即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不屈现实的花朵,把它夹进书里,以后只要见到它,我再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决不能输给一朵花儿!

  思绪又飘了回来,手中的花儿还在,却闪着光辉,它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掌灯人,为我指明方向。

冬至作文 篇3

  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祭祖等。而我要说的是我做汤圆的事。

  记得前年冬至,我看见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做汤圆,就心血来潮。我想做汤圆,妈妈看出我的心思,说:“想来试试吧!”我点点头,走了过去,准备大显身手。

  妈妈和奶奶因为做过很多次,所以这对她们来说小菜一碟。我本以为做汤圆很容易,可做起来很难:我那出一点面团,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汤圆在我手心转动。我感觉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来,这汤圆圆不圆的,像个鬼,妈妈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手把手教我,我左耳听,右耳出,总是做不好。最后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个比刚才好一点点的汤圆,可我还是觉得它不像汤圆,凭着感觉继续做,可汤圆好像不情愿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这汤圆老是给我唱反调。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补。这样一来,汤圆变得跟碟子一样大了。这时老妹经过厨房,看到了这个汤圆,捂着肚子大笑:“这哪是汤圆,这简直就是飞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等一下整个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继续做我的汤圆。哎!瞧,别人做的都出锅了,而我的“四不像”还在手里呢!

  啊!冬至,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也明白了做事样样都有门道,要摸着规律,才能做好事情。这真是一个让我难忘的冬至啊!

  专家点评:

  这篇作文“难忘的冬至”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并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妈妈手把手教我做汤圆”写得非常传神,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冬至的难忘之情。

冬至作文 篇4

  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张仲景,是个名医。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很多,他虽然很忙,可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

  再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受到那里百姓的爱戴。他告老还乡后,长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乡亲们的心意来看望他。那年,张仲景身患重病,长沙老人说:长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寿终时葬在长沙。南阳的人哪里肯依?两下里就为这事争吵起来了。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灵绳在哪里断了,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众人一听,也不再争论了。

  那年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长沙来了许多人吊丧,并要把他的尸体运到长沙去。遵照他的遗嘱,南阳和长沙的人抬着棺材上路了,走到当年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忽然断了。众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坟。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昼夜不停,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又在张仲景的坟前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冬至这天寿终的,又是冬至这天开张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出国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