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600字(3)

时间:2021-08-31

冬至的作文600字 篇7

  早晨,我刚起床,看见姥姥买回了许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问:“姥姥,买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先包饺子啦。”姥姥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以前,虽然常常吃饺子,可从来没有亲手包过饺子,今天正好让我小试牛刀一把!

  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开始忙了起来,姥姥调好饺子馅就开始和面、擀皮。等一切准备就绪,爸爸妈妈开始包起饺子,只见他们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摊平,然后夹了一些馅放在上面,把两边对齐轻轻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学着妈妈的样包了起来,结果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我把我包好的和妈妈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个“伤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我只好向妈妈虚心求教,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告诉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为馅放得过多或过少,包的时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开工了,根据妈妈指出的原因,终于亲手包成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饺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爸爸给我讲了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相传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当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

  “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听了爸爸的讲述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人们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了。

  第一次包饺子,不仅使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让我明白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真是一举两得呀!

冬至的作文600字 篇8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天子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怙恃尊长祭拜,如今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祝。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其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领袖,十分横暴。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停顿战乱,能过上太通常子。因最后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北风砭骨。他瞥见南阳白河两岸的同乡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十分难过,就叫其门生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安排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救济给百姓吃。服食后,同乡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厥后,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构成“捏冻耳朵”此种风俗。以先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繁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每年夏历冬至这天,岂论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是因怀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著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必备】冬至的作文600字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冬至的作文800字汇总八篇

2.【必备】冬至的作文200字锦集八篇

3.【必备】冬至的作文800字八篇

4.【必备】冬至的作文500字锦集八篇

5.【精华】冬至的作文300字汇总八篇

6.【必备】冬至的作文800字汇总七篇

7.【必备】冬至的作文500字汇总5篇

8.【精品】冬至的作文600字汇总八篇

9.【热门】冬至的作文100字汇总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