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1100字

时间:2021-08-31

冬至的作文1100字合集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100字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的作文1100字 篇1

  先说大多数人自诩为“城里人扫墓”的所谓正统的清明节,清明节从农历来说,既无定月也无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节过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阳历4月5日。清明时期正值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春季,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气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定义清明词意的来源,而且很多历史上很多诗歌也有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描述,所以这个节日的天气是不固定的。同时,清明,是传统的农耕季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基本上是没有闲暇去放弃农耕播种的好时节,而去祭扫先人的坟墓,去做所谓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无聊诗句。不过在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一般认为,扫墓起源于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时扫墓并不一定在清明时节,如隋唐时期,人多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大的寒食节扫墓。后来,寒食扫墓逐渐改在清明,寒食这个节日也就被人们所遗忘了。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己节,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但是,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寓“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所以对于古代汉人清明扫墓的来源比较难于有可靠的论据,倒是不排除其他游牧异族在统治北方后推行此习惯或者当政的官僚贵族等统治阶级强行推行而有此。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征,这个日子适于安身静体。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难免让人对冬至这一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节气增添了几分惆怅的情丝和肃敬的气息。为何?阳日最短,阴夜最长,方为冬至,这个夜晚最长的日记最适合于先去的故人,最适合来祭奠先人。中国所谓的正为阳,反为阴;日为阳,夜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其实颇有道理。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由来已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便作为岁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称过小年。到汉代后,冬至才改为冬节,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当时冬至已和夏至、上元节、上已节、社祭等成为较隆重的节日。当时节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馄饨、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

  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我学会了做汤圆,懂得了更多知识,这真是快乐的一天!

冬至的作文1100字 篇2

  随着一场场秋雨的次第降落,马路两边的梧桐树叶,已经准备伴着最后的秋风一并回老家了。可是,深深的依恋,搅得它们心绪不宁,去留皆关情。所以,它们抓住这最后的大好秋光,要好好的再乐一乐。和生养它们的大地、树干和树根做最后的欢聚与告别。

  而今天的这场秋雨,应该就算是秋天告别的礼仪和脚印了。这最后的一场秋雨,就是为了迎接冬天的来临而降落的。它缠缠绵绵、飘飘洒洒、恣意飞扬,把整个天地间都濡湿了,就连空气也似乎可以拧出很多水份来了。寒冷的冬天,就会尾随着这场秋雨的结束粉墨登场、开始了它严酷的统治了。而我们也会再度欣赏冬日无尽的风光了,那留存记忆里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无比壮观的冬景,就会让我们暂时忘记冬天的寒冷和可怕。冬天也会用它无比温柔的一面,来抚慰我们失落的情怀,解除心灵上的恐惧和担忧。不管怎么说,季节的转换和更替,总是会让我们有些不自然和留恋。其实,适应了,也就没有任何区别了的,春夏秋冬也就都一样的美丽可爱了的。

  或许因为,下一轮的轮回谁也不知自己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了呢?尽管,心里还是希望做今天的自己,那幽幂中主宰万物命运的神灵,岂敢泄露天机呢?既然,做不了主,那就只有听天由命好了。只要在这天地间生存着,哪怕只是一片不起眼的落叶,也就有了机会报答所有的恩情;只要心里有这份念想,不管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形式存在,都足以感天动地的了。世俗外在的形式,没有必要非要循规蹈矩的去践行的。好好珍惜今天才是上策,明天如何?到时自会有分晓的,就像这秋尽冬来一样自然交接的,一场普通的秋雨就把一切都搞定了的。

  也许,这场雨,就是最后的一场秋雨了。为了礼貌,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这是必须有的一场秋雨。既是握别,也是欢送。这繁文缛节,竟然连季节也娴熟了。看来,万物之间还是相通的呀!只是彼此不知,没有交流,没有沟通罢了。

  这场雨,自是不同一般。先是温温柔柔的,一丝丝的飘着。然后,一点一滴的下着。再然后,淅淅沥沥,噼噼啪啪,狂轰乱炸。窗前的芭蕉,就有了韵律,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弹着一曲不知名的乐曲。是那样的悦耳,是那样的清脆,是那样的荡人心魄、引人遐思。

  喝着氤氲的茶水,看着窗外的雨景,听那雨打芭蕉的乐声。感觉是那样的曼妙,这样的人生,虽普通,但给人的感觉踏实。有丝竹之乱耳,有自然的韵律,有无边无际的风景供我赏析。这样安稳、与世无争、恬淡的生活,不比老陶幻想中的场景更怡人吗?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安稳、宁静、恬淡的生活能不满足吗!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单纯的人来说,还会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社会前进,人也不落后。就如人对四季的态度一样,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可取处,也都有它的局限处,唯有将四季融合在一起,才会完美。其实,我们都知即使将四季融合在一起,也无法满足我们心底的渴求。人的欲望,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是人无法战胜的对手。没有心底无穷无尽的欲望,就不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世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就看如何去开发和引导、疏流了。

  我知道,这场雨是秋完美的落幕,也是冬即将来临的序幕。我们的人生有这样严谨的作风吗?

  从窗缝里吹入的风,已经有些凉意了,还带着哨子声呢!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已经距我们不远了。

  朋友啊!乍寒还暖的时候,不要忘了保护自己哦!这个时候,最是容易伤风感冒的呢!不要像我一样,永远也长不大,总是让亲人操心、担忧、唠叨......

  这场秋雨伴冬至,不要轻视哦!请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