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

时间:2021-08-31

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

  10

  我 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教后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无私。

  2、通过寻找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学用时:

  三个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请学生正字音,注意重音与停连。

  推荐配乐:Jacqueline's Tear

  2、提问1: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提问2: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悲伤、难过、愧疚、后悔……

  3、请男女生分段朗读,读出文章的情感,进行点评

  4、找出“我”和“母亲”的对话片段,再次单个指名分角色朗读,并进行相关分析。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5、总结:从这些对话中,能看出母亲对“我”的什么感情?

教学活动设计二: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1、提问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PPT展示相关知识链接:

  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作为一种回忆与散文相结合的文体,回忆性散文的主要价值在于作者所经历的人与事,以及这些人与事产生的有关“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的两种情感。

  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xx),生于北京。1969年去陕西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提问2:这篇散文,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既然回忆性散文是现在的作者对过去的作者的回忆,那从这篇散文中能看到:过去的作者与现在的作者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对待自己

  对待母亲

  旧“我”

  不想活

  粗暴、不理解

  今“我”

  好好活

  愧疚、痛苦、遗恨

  注:引导学生填表,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不想活”的相关句子分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对母亲的愧疚、痛苦、遗恨的相关句子分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3、提问3:母亲去世后的史铁生,他还会暴怒无常的把玻璃砸碎吗?他还会狠命地捶打自己的腿诅咒不公的命运吗?

  在母爱的呵护下,史铁生变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笔代替双腿,书写着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怀念他的母亲。所以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呢?

  板书:怀念母爱、怀念母亲、怀念那句“好好儿活”

教学活动三:引导学生反思自我

  母亲去世后的第七年,满怀着愧疚、悔恨的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他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忍耐与爱,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而我们,当你的妈妈劳累了一天还要回家做饭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饭菜不好吃、不可口?当你的爸爸为了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小家而东奔西走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爸爸陪伴你的时间太少?当你的老师为了批作业而熬夜至凌晨时,你是否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那一片苦心呢?请让我们再带着感情去读一遍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一想对爸爸妈妈要说的话,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