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拽的词语(2)

时间:2021-08-31

旁若无人

  读音: páng ruò wú rén

  释义: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自: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造句: 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旁若无人,坐在中间。(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目中无人

  反义词: 众目睽睽

凭几据杖

  读音: píng jī jù zhàng

  释义: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出自: 《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气焰熏天

  读音: qì yàn xūn tiān

  释义: 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出自: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比时康太守正是气焰熏天,寻常的候补道都不在他眼里,这位因为是亲戚,所以还时时见面。”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前倨后恭

  读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释义: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自: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造句: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前倨后卑

轻视傲物

  读音: qīng shì ào wù

  释义: 轻:轻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众。对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里。

  出自: 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

  造句: 为人放浪不羁,有轻视傲物之志。(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

  用法: 为人放浪不羁,有~之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

神气活现

  读音: shén qì huó xiàn

  释义: 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出自: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最怪的是那批神气活现的流氓,就象狗样。”

  造句: 最怪的是那批神气活现的流氓,就象狗样。(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神气十足 自以为是

  反义词: 奴颜婢膝 不耻下问

神气十足

  读音: shén qì shí zú

  释义: 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用法: 农会于是~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盛气凌人

  读音: shèng qì líng rén

  释义: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自: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造句: 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目中无人 盛气临人

  反义词: 虚怀若谷 谦虚谨慎

傲慢少礼

  读音: ào màn shǎo lǐ

  释义: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傲慢无礼

  读音: ào màn wú lǐ

  释义: 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出自: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贤弟们学道多年,还是这样性急,却与他们的傲慢无礼同一不合了。”

  造句: 钱钟书《围城》:“他的傲慢无礼,是学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接见小国外交代表开谈判时的态度。”

  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对人的态度

  近义词: 傲慢少礼

  反义词: 彬彬有礼

昂首天外

  读音: áng shǒu tiān wài

  释义: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出自: 清·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造句: 某些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往往昂首天外。

傲不可长

  读音: ào bù kě zhǎng

  释义: 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自: 《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造句: 傲不可长,像他那样傲慢的孩子,家长应加强教育。

傲睨得志

  读音: ào nì dé zhì

  释义: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拒人千里

  读音: jù rén qiān lǐ

  释义: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出自: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拒人于千里之外

  反义词: 和蔼可亲

目无下尘

  读音: mù wú xià chén

  释义: 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出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轻世傲物

  读音: qīng shì ào wù

  释义: 藐视世俗,为人傲慢。

  出自: 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纵酒猖狂。”

  用法: 为人放浪不羁,有~之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视远步高

  读音: shì yuǎn bù gāo

  释义: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心浮气盛

  读音: xīn fú qì shèng

  释义: 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

  出自: 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

颐指风使

  读音: yí zhǐ fēng shǐ

  释义: 以下巴的动向和脸色来指挥人。常以形容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

  出自: 《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桀傲不恭

  读音: jié ào bù gōng

  释义: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自: 《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导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

桀骜不逊

  读音: jié ào bù xùn

  释义: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

  出自: 宋·陈亮《酌古论·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逊,以拒陛下。”

桀贪骜诈

  读音: jié tān ào zhà

  释义: 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出自: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桀贪骜诈若李世忠、陈国瑞之流,苟有一节可用,必给以函牍,殷勤讽勉,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

桀敖不驯

  读音: jié áo bù xùn

  释义: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自: 茅盾《追求》:“学生们侮辱师长,如此桀敖不驯,即使现在不入‘西歪’,将来要做‘西歪’也是难免的。”

桀骜不恭

  读音: jié ào bù gōng

  释义: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自: 《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形容拽的词语】相关文章:

1.形容男人拽的词语

2.形容好看词语

3.形容长相词语

4.形容夜晚词语

5.形容冬天词语

6.形容女人词语

7.形容很乱词语

8.形容阳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