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运会的主题征文(2)

时间:2021-08-31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推进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天津市体育设施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打造体育设施“15分钟健身圈”。各类体育健身场馆、设施得到大幅度增加,实现新建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达到100%覆盖。

  加大各区县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推进社区、行政村体育健身园的配建和更新。建设200个以足球、篮球项目为主的综合性社区笼式足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新建和提升改造社区、乡镇健身中心150个;60%的区县实现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建设目标,即每个区县拥有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池、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

  搞好全运场馆综合利用。高质量建设和改造承担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竞赛任务的体育场馆58个。做好场馆赛后全民健身综合利用的规划,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群众健身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场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

  挖掘体育设施新资源。本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放率达到100%。有条件的学校和单位体育场馆在课余、工余时间向青少年和社区开放。改造一批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在公园、公共绿地、林带、屋顶、人防工程及城市空置场所等配建一批群众体育设施。配建郊野公园的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及轮滑道30处。

  打造休闲运动营地。利用本市的山、河、湖、海、湿地等自然环境打造市民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运动营地,鼓励支持兴建一批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提升改造山野运动基地,依托蓟县山林修建登山、攀岩和滑雪场地及登山步道50条;在郊野公园增建户外营地50处及配建一批运动休闲设施。建成海河划艇运动基地,打造东疆港海上运动基地、武清南湖体育休闲圈、七里海湿地户外营地、团泊湖自行车运动营地、大港航空运动营地等时尚、多元化的健身休闲营地。

  吸引社会资本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各类企业、社会机构及个人投资兴建以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及健身培训为主营项目的全民健身服务设施。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较大规模的健身服务机构增加到2000家。推进体育场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的创新,探索引进社会力量运营公共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新模式。

  健全各级体育组织

  加强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健全街道、乡镇综合文体工作机构,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全民健身岗位,配齐工作人员,推广社区、行政村“居民健身会”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创建1000个“绿色健身站”,实现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体育组织的100%覆盖。

  创新体育组织发展模式。加强市和区县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行“4+X”模式,即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加上对本市群众体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综合性体育社团的核心作用,组织各类人群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推动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建设,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承担举办竞赛活动、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科研等公共服务事项。建立对“草根”体育组织、网络体育组织的引导机制。

  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强化体育指导员在健身活动中的指导、组织作用。新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1.2万人,总量达到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定位化、岗位化的工作与服务机制。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服务岗位“二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试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化实时管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办法。

  普及全民健身活动

  营造迎接全运会良好氛围。广泛开展以“迎接全运会、建设新天津”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人人当好东道主的良好氛围。打造全运文化、看台文化、体育文化、健身文化、东道主文化、体育与艺术、无烟全运会等为内涵的全国运动会文化体系,弘扬奥林匹克和中华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举办“我要上全运”系列全民健身活动,使一批优秀健身项目进入全国运动会,走上开幕式、进入比赛场。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各区县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体育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社区和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少数民族、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健身活动开展。提升广大市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职工每天健身1小时。实施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体群字〔2013〕153号)。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3%以上。

  加强青少年体育。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实施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工程,建立100个青少年训练基地,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普及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方法。普及健身跑、健步走、健身骑“活力三项”活动。推广水上运动、航空、登山攀岩、冰雪、轮滑、户外休闲等群众喜闻乐见、现代时尚的健身项目。推动具有历史传统的武术、舞龙舞狮、花毽、风筝、龙舟、中国式摔跤等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推进群众性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打造一批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办好每年的全民健身日、新年登高赛、健身大拜年、“三八”妇女比赛、“五一”职工长跑、海河龙舟赛、环团泊湖自行车赛、天津马拉松赛、山野运动大会、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等群众体育系列活动。创办市民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业余联赛及水上运动会、航空运动节等赛事。各行业和各区县结合行业特点和地区特色,举办健身赛事活动,形成“一地一品”、“一行一品”全民健身活动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