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4篇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为矛盾等式和条件等式。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或者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或是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方,等式仍然成立。形式是把相等的两个数(或字母表示的数)用“=”连接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天平游戏中,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等式的性质并学会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天平游戏活动,发现规律,探索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运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什么叫方程?生回答,PPT出示,师标注重点词。

  2、判断一下几道题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3、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方程的新知识——等式的性质。

  二、知识新授

  (一)学习“等式的性质1”

  1、出示天平实物,简介天平。

  2、老师在天平右边放入一件物品,取名为x 。

  老师在天平左边放入一件物品,取名为y。放了两个所以是2y。

  让学生看清x、y,师板书x、2y。

  现在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什么样的?

  生回答:现在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现在我在天平右边放入20g砝码,天平怎么样了?

  要想使天平左右平衡,应该怎么办?哪位同学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摆砝码)谁能有式子表示?师板书x+20=2y+20。

  3、我在左边放入30g砝码,如何让天平平衡?

  (生摆砝码),用式子怎么表示?x+50=2y+50。(注意50的由来。)

  4、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拿走左边或右边任意一个小砝码,天平又不平衡了,怎么办?谁来解决?(学生再来拿砝码),用式子怎样表示?同时板书。你们还可以怎样去掉砝码,而天平还可以保持平衡,(一个学生操作),谁能用式子来表示?(生板书)

  5、让生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导出“等式的性质1”(师注意用上肢体动作)

  PPT出示“等式的性质1”,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填空读。

  (二)学习“等式的性质2”

  1、我们学习过四则运算,知道有加法,减法,还有?(生说乘、除法)

  2、老师想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加减法等式的性质”推理出“乘除法等式的性质”,请每组的组长拿出学具。

  (师利用PPT,先让学生看一下如何摆放,通过让生观察,知道一个文具盒的重量等于两个墨水瓶的重量。)

  3、现在请组内分工,两人分别摆一摆,注意要体现出“扩大”和“缩小”的概念,另外两人请根据所摆的过程列式,然后,全组合力试着写出“乘除法等式的性质”,哪组完成了就请以标准的坐姿示意我,现在开始。(师走到组内交流必要时师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学生,尤其是除法这部分)。

  4、汇报交流

  (1)哪组想跟大家交流?

  (2)一组到黑板前,一个摆过程,一个解说,解说后一个列式,最后一个说性质。

  (3)他们说的是乘法(除法)等式的性质,哪组有不同的摆法和想法?(过程同2)

  5、刚才老师发现其他组也是类似的摆法及列式,谁能完整地说出“乘、除法等式的性质”,指名说,(要其他两组说,两名即可)

  6、A如果学生说得很完美,就PPT出示:“等式的性质2”,感谢同学们帮助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B如果落了“除数不能为0”,师简单引导“除数不能为0”。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真厉害,让我们趁热打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几道题,有信心吗?

  1、判断哪个式子是正确的,哪个式子又是错误的,指出错误并改正。

  2、小考官: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一个方程,并将等号左边在原来基础上加以变换,看哪位同学能将等式右边写出来,使等式仍成立。

  3、小伙伴:已知2x=3y,找8位同学每人拿一张卡片,看哪两张卡片上的式子是相等的,那哪两个人就是好朋友。找到后要依次说为什么这两个式子相等。

  四、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等式的性质)

  2、等式有什么性质?

  3、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正确使用“等式的性质”完美地解决相应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初步会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情景问题抽象等式规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探究的目标。

  ⑴出示天平图,增加感性认识。

  出示天平图。

  让学生说说对天平的认识;

  ⑵明确探究的目标。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们明确探究的话题——等式中存在的规律;出示图片情境。

  二、自主探究规律。

  ⑴自主看图填空。

  学生自主完成第3页的看图填空。

  ⑵同桌交流。

  交流填写的内容,辨析答案的正确性;交流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规律。

  ⑶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正确性。

  班级举例;同桌举例验证。

  ⑷适当推理。

  由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进行适当的推理。

  希望推理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三、规律的引用。

  ⑴出示方程,引发学生的求未知数的兴趣。

  出示上节课学生列出的部分方程x+50=150和2x=200,谈话:你知道x表示多少,介绍你的想法。

  ⑵引用规律解方程。

  在学生的介绍中,张扬用等式解方程的数学根据。

  ⑶规范解方程的格式。

  x+50=150

  解:x+50-50=150-50

  x=100

  ⑷学习验证答案的方法。

  方法:代入法。

  格式:把x=100代入原方程,100+50=150,x=100是正确的。

  ⑸练一练。

  解方程x-30=80。

  ⑹全课小结,完成作业。

  小结: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第4页练一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