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 初步了解课文讲了哪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 感受大自然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 识字教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大自然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 谈话导入。

  2、 出示课题。

二、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讲了哪几种小动物?它们得怎样过冬的?

三、 检查反馈,汇报学习成果

  1、 课文讲了哪几种小动物?

  ① 小蚂蚁来到树林里发现什么奇怪的事呀?

  ② 那么小动物都到哪儿去了呢?

  ③ 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2、 自由读生字读音

  ① 检查读音。

  ② 齐读生字新词。

  ③ 学习带读字。(笃池塘)

  3、 教学生字。

  ① 学生自由学习生字,师巡回指导。

  ② 检查自学。

四、 看图说话,教学第一节。

  出示:秋天的树林图

  1、 小朋友,你看了这幅图有什么感受呢?

  2、 那课文哪一节是写这幅图的呢?

  3、 学习第二句。

  ① 看图说话。

  ② 感情朗读。

  4、 学习第一句。

  5、 学习第三句。

五、书写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3、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4、朗读课文。

  使学生认识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

  (同上)。

  课文挂图;世界地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简介威尼斯和作者。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名城,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这个城市建筑在118个岛上,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1980年3月,威尼斯市和我国的苏州市结为姊妹城。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2.指名读学习要求。

  3.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完成程序一、二和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第二课时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五。

二、读练一一自学程序与方一和三的部分内容

  自学提示:

  ①根据课后习题六第1小题的提示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写了小艇的哪些特点;②概括自然段段意;③根据课后习题六第1在小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逐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课文写了小艇的样子: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坐在小艇里看风景很舒适;船夫驾驶技术好,行船速度快。)

  2.逐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二自然段写小艇的样子;第三自然段写乘船游览的乐趣;第四自然段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第五、六自然段写小艇同威尼斯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3.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自然段)总讲小艇的作用;第二段(第卜一一自然段)讲小艇的样子和船夫技术)第三段(第5一一千自然段)讲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四、读练二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自学提示:

  ①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掌握字义;

  ②完成课后习题一,掌握字形;

  ③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拥挤、雇定、簇拥、哗笑、静寂、停泊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订正读音:艇(a吧)、纵(山ng)、拥(y5nJ、梁(1i吨)读后鼻音;纵(z6nJ读平舌音;叉(cha)读翘舌音。

  2.订正练习题一

  艇(小艇)梁(桥梁)纵(操纵)又(交叉)

  挺(挺身)粱(高粱)丛(草丛)又(又有)

  3.汇报对词语的理解,并要求说明理解词语方法。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洒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祷告: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哗笑,高声喧哗谈氮

六、结

  学习字、词,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变成能力。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个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启

  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程序五。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一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方法,自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理解纵梭交叉。

  3、联系:纵横交叉这个词语回答小蜒为什么会成为减厄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二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成人批、说写的方法自学第二一四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①朗茨第二自然段,回答描写小蜒样子的词句: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②这段话用新月、水蛇比喻小艇

  点拨: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是说船的样子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说船的行动轻快灵活。

  ③朗读第三自然段,回答这段话中哪句话写出小艇座位的舒适?(第一句)哪句说出乘船游览的乐趣?(第二、三句)

  ④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三句。

  ⑤朗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操纵自如。

  ⑤回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脚忙乱;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作急转弯;老师点拨:以上三点是从正面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第五句话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从侧面写船夫驾驶技术高。

  2.朗读第二段。

六、读练三一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三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的方法,自学五至六自然段,老师巡回辅导

七、知三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5自然段。回答坐小艇的有些什么人?他们坐着小艇去干刊么?

  (商人坐小艇做生意;青年妇女坐小艇交友;小孩坐小艇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全家坐小艇,去做涛告。这些都说明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朗读第6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师点拨:戏院散场,人们乘小艇离去,这也是写小艇同威尼斯人生活密切相关。

  3.最后一旬话采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

  师小结:课文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威尼斯小艇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小涎,使我们了解到威尼斯小城美丽、独特的风情。

  作者叙述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精彩地描绘,大家在朗读课文时委细细体会。

八、读练知

  1.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①学生朗读课文,引导评议。

  ②订正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题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指小艇行动轻快灵活。

  像在天边的新月是指小艇的样子。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这个句子是说威尼斯静寂下来。

  第五题:

  青年妇女谈笑。

  影子摇晃。

  速度快。

九、结

  总结本课书自学情况,表扬学得积极、主动的同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 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 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

2.【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3.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

4.【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7篇

5.【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7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9.【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