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由日本作家星新一所写的一篇科幻小说,文章想象新奇,构思独特,结尾留有悬念,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考虑本文是一篇想象作品,文中留有较多的想象和推理空间,教师处理教材时将推理和想象列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同时本文所涉及的环保话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处理教材时将课堂内外沟通,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的】

  1、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感受环保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推理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对本文事情原因的深入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一篇课文,叫《斑羚飞渡》,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动于斑羚的献身精神,而且告诉我们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确,面对大自然,我们人类应该思考的更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也许我们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说说你的准备工作

  检查学生的预习:

  1、老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那么现在让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预习准备情况。请大家看看这些生词,大家都注意到了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认读一下。(教师指定学生认读,可以纠正,也可以自己解决)然后让其他学生提醒需要注意的词语。(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词语)

  2、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星新一,大家课外可能已经找到了有关他的资料,哪位学生来简单介绍一下,请注意要抓住他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定学生介绍)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三、试试你的概括能力

  1、概括课文:

  大家预习过本文,对课文的情节有一些了解,下面,同学们能否根据老师提供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呢?注意:概括课文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教师出示课件,提出几点概括文章的要求)

  (本环节要分两步)

  教师要灵活指定学生回答。

  (可以根据文章的的结构请几位学生分别回答,然后加以指点)

四、看看你的推理想象能力

  1、推理:

  课文结尾部分的石头和声音是从何而来?请大家从文中找找可以证明你的想法的句子或者段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证据。

  2、想象:

  你认为在本文结束后还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想象一下吗?

  3、教师适当指导推理和想象技巧。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

五、考考你的探究能力

  1、探究造成后果的原因?教师力求从课文入手,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2、探究主题:力求多样化。

六、露露你的拓展延伸能力

  教师要求3、4组学生上台展示课外收集到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和图片,教师适当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讲解)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控制时间,合理安排顺序。

七、显显你的公民素质

  教师在他们展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写出一句宣传语,用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自己示范两句。

八、师生小结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自己也可以要学生总结本课所得。

九、布置作业

  1、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课后将收集到的环境保护的资料和图片展览出来,供同学们欣赏,最好以这个为主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说明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指导写“怎”、“思”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本文录音带、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图(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

  (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再次分组:(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3、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又把竞争悄悄引入课堂。)

  4、课堂辩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对方的问题进行质疑。当因某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讨论,推波助澜。在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通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道理。)

  三、学生互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这样,有利于发展同学之间合作关系及友谊,还能使学生获得自尊与成就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学生自由畅谈。

  (学生整理知识,交流感受,感悟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