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这篇说课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

  《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

  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

  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

  (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

  (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

  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____,学会了____,还学会了____。第三步进行一个发散思维的训练:我还可能随心所欲地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在空中会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我会像矍志刚叔叔一样飞向了太空,去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第四步问一问学生你平时也会梦到什么?最后再引导学生齐读梦中飞行这一段。这样经过一层一层地解读与交流,对于“随心所欲”这个词我想学生已经烂熟于心了。

  至于“请教老师”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从而体会作者的追根问底和求知欲望。在这里就不细说。

  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

  我是这样引入这一段的教学的: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

  1、找出“眉目”一词,是什么意思?文中说作者想出了什么眉目?具体表现在哪里?

  2、动手推算这一过程。从细胞——草履虫——

  3、可见思考得怎么样?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这时让学生换词: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

  4、终于想出来了,这时作者的心情如何?引读这部分最后一句。这时再回扣总起句第一段,抓住“九岁、完全、独立”这三个词体会作者因为有了不同凡响的发现而自豪的心情,近而引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作者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此时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感受到了作者的特点。老师适时小结:其实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善于幻想,有追根问底及求知欲望和丰富想象力。

  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

  首先让学生合作对话,其次问学生读完这一部分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很自然就会找到这句话“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课前已经布置学生先查阅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的资料。最后再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小结:除了前面讲到发现需要有的精神以外,有时候往往一个发现又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你也要能够经受得住打击,甚至于嘲笑和受罚!

  课的结束,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隐隐感觉到要有所发现就必须处处留意生活。

  《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2)

  一、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流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