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作文500字

时间:2021-08-31

【推荐】除夕的作文500字集合十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除夕的作文500字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夕的作文500字 篇1

  除夕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圆、和谐。这一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关于除夕,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民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贴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一年安宁,这种习惯慢慢流传下来,从此年三十晚便称为除夕了。除夕的早上天还没亮,大人们都纷纷起床,穿上新衣,开始放鞭炮,听大人说这是“接年”。到了九点多钟,大人们开始炖肉、炒菜,连说话的工夫都顾不上,爸爸在底下生火,妈妈在上面做菜,姥姥在旁边洗菜、切菜,我和姐姐也在一旁帮大人们做事。到了中午,鞭炮声又想起来了,大人们都在烧纸,祈求来年家人平平安安。不一会儿香喷喷的一桌子菜做好了,我们一家围在一起,相互倾吐着过年的喜悦。吃完饭后,开始贴对联了,爸爸先把门框给刷干净,再涂上浓浓的浆糊。最后,把长长的对联贴上去,远远望去,那是一种红红火火、万象更新的美。下午,大人们开始和面包饺子。除夕吃饺子这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先把肉剁碎,然后再放入青菜、葱、姜等调料,剁上几分钟后,又放油、盐等。馅料准备好后,就开始包饺子了。手拿一张饺皮,用筷子挑上一点馅,对折合上,再那么弯,两头再一捻,一个元宝似的饺子出来了,闻着肉馅的香味,看着都让人流口水。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谁也睡不着,都想要亲身感受迎接新年到来的那一刻,那一刻又要放一次炮,这是“送年”,也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夜深了,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宵,不许间断,旧的一年便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悄悄地离去了。除夕真令人难忘啊!假如天天都能像除夕那样和家人团圆,那该多好啊!

除夕的作文500字 篇2

  “过年喽!过年喽!”

  孩子们那一声声清脆的喊声,犹如一阵阵悦耳的银铃,在院子的上空回荡。

  除夕这夜,我们全家到外婆家里过年夜,我们十几口人围坐在两张圆桌旁。桌上菜丰盛极了:爸爸的凉拌菜、外婆的丸子、姨夫炒的热菜、二姨摆的拼盘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掌勺不久的“厨师”舅舅照菜谱烹制的“麻油香酥鸡”。你看,那用小辣椒做成的眼睛,仿佛两颗宝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那用胡萝卜丝和大叶菠菜做的大尾巴上,还有几个状如三角形的金点儿,那是用香气扑鼻的五香蛋黄点缀的。这尾巴五光十色,活像一只迎接盛典的大红公鸡呀。真不愧为一盘色香俱佳的好菜。桌上刚开盖的啤酒冒着小泡,仿佛在一个劲儿地喊:“快把我倒出来,我等不及了!”饭桌上,大家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正吃得津津有味时,只听见门外响起了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放下饭碗,抱起沙发上的一挂花炮,拿起茶几上的火柴,像只脱缰了的快马,冲出了门外。我点燃了一个“哨声炮”。灰色的引线喷出暗红色的火花。只听“嗖”的哨声,炮从平台上蹿了出去,宛如一颗金色的流星,又似那仙人将手一挥,在空中划过一线,“啪”的一声,便炸开了。

  无数的“焰星花炮”点燃了,这些小家伙们个个鼓足了劲儿“蓄势待发”。紧接着,“噌、噌噌”地向上窜,好似一只只花蝴蝶,带着美丽的衣裳,脱口而出。看来它们也在人们的快乐加油声中比高低似的,一个比一个窜得高。几秒钟后,便躲进夜幕之中。我乐得又蹦又跳:“外公外婆,快来看烟花呀!快!快!”

  随着这喊声,全家人都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本来宽敞的阳台,立刻变得狭小起来。茫茫夜幕中,不断地开着礼花:忽而火红地舞动着,却又瞬间雪白地变化;忽而翡翠般地鲜绿,却又变化成宝石般地湛蓝真是瞬息万变,绚丽夺目。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声笑语迎新春。新春的爆竹带来了大家的欢笑,外公乐得胡子直翘,外婆笑得少了皱纹,似乎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除夕的作文500字 篇3

  20xx年x月xx日,我们在烟花声和和欢笑声中,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早晨,旭日东升。我们开始辞旧:扫地、拖地、洗衣服;迎新:贴年画、贴福字、买年货,忙得不亦乐乎。

  忙完之后,饥肠辘辘、如饥似渴的肚子告诉我们:吃年夜饭的时间到了。我、爸爸和妈妈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酒店到了。一顿美味佳肴把我们三个吃得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打电话给我的亲戚们,用优美的笛声表演了湖南民歌“小拜年”和举世闻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世界名曲“G大调小步舞曲”两首曲子。

  表演完后,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看了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在舞蹈和歌声中开始。节目精彩极了!我们看得聚精会神。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小品《不差钱》,尤其是里面的主角“小沈阳”和“鸭蛋”,这两个人物让我们家的欢笑声连绵不断。

  另外,在看春节联欢晚会时,我们还忙这包饺子,因为这一天是农历戊子年和乙丑年交汇的一天,是交子,谐音“饺子”

  除此之外,我还在电视上看到了“压岁钱”的来历:传说从前有个小鬼叫“祟”,每到大年三十,他就用他的魔掌去摸小孩。被摸到后,首先会发高烧,然后会晕过去,最后会变成植物人。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有个孩子的父亲,怕“祟”把他的孩子变成植物人,就拿了八块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把铜钱放在枕头底下,睡了。晚上,“祟”又来到他家摸他的孩子。这时,八块铜钱突然闪出了利剑般的金光,把“祟”吓跑了。原来是八仙来保护孩子了。从那时起,就有了“压岁钱”。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压岁钱”。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这个开心的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