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作文

时间:2021-08-31

立春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春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立春作文 篇1

  “曾见青旂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催。”——《立春》

  杨柳依依弱扶风,溪畔青山岸,杂青色的细草与娇柔的嫩花混在一处儿,漫山皆是。雨峙突骤,惹得路上行人纷纷离去,半晌,又撑起素伞,翩翩而归。纵是雨滴沾湿了发梢,也要缓缓品赏这立春风光,疏稀时光漫漫,闲庭信步,也不虚妄了这踏青一行。

  和风散落一地,暖了新燕,暖了清泉,若问何以暖心,西去几里,流连青色扑朔入迷,半盏浊茶微火小煮,碧绿的叶片于水中沉沉浮浮,返转不定,时而似佳人轻甩水袖,舒卷柔情,时而似红嫁凤钗,曲绕旋去。几曲笙歌后,淡淡茶香自里溢出,无惊心动魄的浓烈张狂,徒留一丝若隐若现的清雅恬静,平了人心,仿佛掠尽了这立春之意。

  “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即是春季的头端。俗语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立春本就是个鸟语花香的日子,若不及时下耕忙活。岂不就辜负了这暖春给予的恩赏?插秧,耕种,寻常之事,寻常之人,但放于立春这一好时节,便显得其乐融融,弯腰似流水般顺畅,拂手似落雨般有力而又不失轻柔,好一幅《春耕图》!

  迎春盛放于立春时日,金黄色的小花朵灿烂的光辉笼罩了一片土地,几朵花聚拢在一块儿,一簇接着一簇,远看如星辰落入凡间,美不胜收,往近一探,还能嗅到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不仅花色端庄秀丽,还气质非凡,何人不叹兮?

  蝶呓轻喃,冰微解,露出生机,偶尔遇花丛处,还能望着浅黄色的蜜蜂跃入其间,飞舞纷纷。此时尚留余一丝儿寒气,本应多点贴身暖物,可人儿却都放开了,不过及膝的半身裙,流沙轻泻,裙角微微掀起,掠起一阵香意。素腕洁似梨盛雪,轻触花蕊,洒开一地的花粉,引来少女银铃般的笑声。

  枝末谁人送冷瑟?离了少倾,负了韶华,余有一叶春,半腐半生,可是黎明之声?但,盼得到么?心中唯有一点儿憧憬,何用罢,不过林寒鸟惊飞。

  清寒无人愿醉酒,一曲衰啼何时休?

  春立又露融尘意,又是舞落名惊鸿。

  暮辞寒去,春又生,盆遮银光,却遮不了这月色,化做水中淡晕,如眼中的希翼,落了光,却又明了灯,不缠不休,至临尾,怕也是一意孤行,无处诉,又无处落身,置于人间,醉于红尘烟雨,岁月催人老,谁可记?

  立春,一计尚开头。暮辞,不厌春临就。

立春作文 篇2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

  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