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来作文(2)

时间:2021-08-31

【篇五:雪化后,春去春又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何时,阵阵春风送来了新课改的讯息,随即,校园里迎来了又一个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春天。当我还是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时,春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那时,我时常听到春之声的前奏——课改的声音,正融化着初春里最后的雪、最后的坚冰。当我已立身教坛,成为民族地区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师时,春天的故事已延续了一个十年,我与课改相伴,正好十个春秋,教坛中走过的每一步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课改的引领,少不了课改参与者——专家骨干、广大师生同仁的关心与支持。课改十年的集体记忆,融合了每一个春天里不同的声音,这些音符连缀起来的,既是一笔笔课改经验所形成的宝贵财富,又是一串串不断激起探究与不断沉淀的思索。回眸课改十年,于我,挥手告别的是一荏又一荏朝气蓬勃、个性丰富的孩子们,挥之不去的是一直萦绕在我心间的“雪化后是什么”的情结。

  雪化后是什么?

  课改之初,这曾是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曾出现在课堂问答里,也曾出现在作文考题上。“雪化后是春天”这一答案的出现,一度引起热议,成为课改潮流中的轩然大波,波澜过后,作为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们,似乎也经历了一次醍醐灌顶的洗礼,心灵明亮起来,领悟了创造性思维的最初含义,在求知的道路上,要大胆尝试新思路,勇于挑战唯一答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巧的是,当年我们的高考作文便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来命题的。这似乎是我早就想好,放在心里的话题,当时则一阵兴奋,文思潮涌,不到40分钟,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便轻松完成。那年高考,我有个别科目的成绩不太理想,由于语文成绩特别突出,我幸运地考上了大学,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雪化后是什么”带给我的启发。

  雪化后是什么?

  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这还真是个不过时的话题,因为它恰恰触及了课改中某些急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诸如创造性、开放性问题,诸如灵活性、发展性等问题。后来,我还看到过这样一段很多人都熟悉的电视广告: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们提问“雪化后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是水的,有说是冰的,……角落里一位女生怯怯地答道:“是春天”,随即,在老师的带动下,教室里响起一阵鼓励的掌声。这时,电视屏幕上刷出了两行字:“尊重孩子的本性,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雪化后是什么”在这则广告里成为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的代言。

  接下来的现实中,观念的外表转变了,观念的实质仍未转变,因为“雪化后是什么”又有过一些曲折的经历,前提是,“雪化后是春天”的答案已被高度肯定,成为佳话。

  雪化后是什么?

  某年级学生在一次单元习作课上又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动笔写作前,老师作了适当的引导。后来,学生上交的习作发了下来,紧接着有几位同学被点名批评,原因是,题目没有写《雪化后是春天》。有的写了《雪化后是水》,老师直接在其作文题目上打了“×”,并当堂批评:“××同学,请你记好了,这是语文课,不是自然课!”还有的写了《雪化后是夏天》,说自己最喜欢夏天,因为冬天太冷,春天还是冷,只有夏天到了,才不冷了。老师在其作文题目上划了线,在题目后面的空白处写了两个字:“荒唐!”且不说这位老师对待习作的态度怎样,就从组织这次习作活动来看,他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比较善于学习,能较快转变观念的,但这样的接受、这样的学习、这样的转变令我不自觉对号入座,去想,类似的情况也许曾在我身上发生过,只是我当局者迷罢了。

  幸而,在不断的教育探索与耕耘中,因为有课改的相伴与领航,我能顺利地绕过“雪化后是春天”的暗礁,成功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教学实践工作。

  雪化后是什么?

  我的学生说:“雪化后是春天”,我高兴,因为有创意;“雪化后是水”,我也高兴,也许平凡中能见出新意;“雪化后是水,流淌着欢乐的歌谣”,我还是高兴,因为这歌谣是灵性的,流进了孩子的心里。而我要说,雪化后,春去春又来,春天的故事还会继续……

【篇六:春去春又来】

  一座深山,一池湖水,一间与世隔绝,漂浮在湖中央的小庙。

  在这红尘之外,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

  春夏秋冬四季往返,梅花开了又谢,桃李结了又生,正如这小庙和这两个和尚的宿命轮回。

  什么叫因果?什么是报应?什么是宿命轮回?

  潜心修佛终身慈悲就一定能够荡开红尘得道成佛吗?

  纯白如纸天真烂漫就一定可以不沾红尘了无欲望一心向佛么?

  今生的幽苦,就是前世种下的恶果么?那么又是什么在推动着前世去播孕这后世的幽苦?

  是欲吗?

  欲是一种渴求。一种基于生存的、发展的、满足的渴求。

  故此,因为欲,人们就多了很多的纠葛多了很多的争斗多了很多烦苦。

  尘世也就因此万法万相五彩斑斓。

  佛家希望这个世界是平和的慈悲的纯净的,所以,他用感化用鞭挞用苦身去要求人们断绝欲望回归单一,但是他这一苛求,不也是一种欲吗?

  人们用宗教用法律用道德去规范人们的欲,明确规定着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千百年下来,人们慢慢地习惯在这些人为的框框里禁锢着自身的欲望。于是这个红尘变得井然有序。

  只是人总是鲜活的,欲总是禁锢不了的。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或许是在为后世播孕着苦果,但是如果不满足现下的欲望,我们就在吞咽着今生的幽苦。

  基于此,很多人都在苦苦地挣扎。

  我们是应该让这些欲自然而然地来呢,还是让它与心灵一起煎熬,痛苦地去?

  我们是应该让这些欲本着自然的规律人性的渴求平静地演化,还是因着世俗的禁锢,变态地压抑自己,在身心的自我折磨中恐惧地看着欲的膨变?

  春天,花一定会开的;风一停,水波肯定会平复的;夏的过去,到来的绝对是秋冬。一切都是自然的轮回,一切都是造物主苦煞心思的杰作,一切都是世间和谐的基础,这一切,没有生灵可以违逆。

  ——观韩国寓言电影《春去春又来》有感。

【春去春又来作文大全】相关文章:

1.《春去春又来》读后感作文350字

2.春去春又回作文

3.冬去春又来-作文

4.冬去春又来作文

5.冬去春又来精彩作文

6.冬去春又来初中作文

7.春去春又回作文范文

8.关于冬至阳生春又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