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失的年味初中作文(2)

时间:2021-08-31

篇二:消失的年味

  “小孩子你嘴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尘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割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过年了!!!!!!!!”这首儿歌向我们展现了旧时人们从腊月开始到过年的生活图景。旧时的腊八之后,乡村中就可以看到一些人开始为过年而忙碌了,腊月廿三,是北方人们所说的“小年夜”,这天起,人们会如同排练一场大戏般迎接新年。年三十晚上,是一个祥和的夜晚,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收看电视节目。饭后,晚辈将从长辈处取得压岁钱——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年到头最幸福的时刻。当然,临近子夜的烟火更是将年味推向了高潮,新的一年响亮的宣告他的到来。正月里,人们探亲的探亲,访友的访友,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当然,元宵的灯会,又会使浓浓的年味升级。

  这就是旧时的年,从腊八开始,到人们团聚于年三十,再到正月十五走花灯······人人都过年,天天都精彩。

  然而,这毕竟是过去了。

  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地位和实力的较量的现代社会,任何人都不想在这场混战中失利。人们都有一个信条:绝对不能在时间上落后于别人。现在的腊八,人们更喜欢在办公室里度过,往往将一碗腊八粥当做普通的粥解决掉后,抖擞一下精神,把自己埋入书山题海中。过了腊八,年还远着,生活继续。到了腊月十九,廿,人们似乎终于记得春节的存在。于是,就像约好似的几亿人口浩浩荡荡的从这里赶到那里,这就造成了春节期间的集中性人口迁徙现象——春运。

  中国的春运,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效率上来都是世界一流的。这里有个笑话:海地地震后,美国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却发现中国救援队早就到了,奥巴ma见状,马上找借口曰:人家中国每年春节都有一次人口迁徙训练,能在短时间内把13亿人口从海口运送到漠河,我们当然比不过。可见外国人对我们春运的成绩还是肯定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正是因为需求量特大,导致了春运车票“一票难求“的现状,回家的路因为人多而拥挤漫长,况且如果在外地发展不佳,回家后难免不自在,众所周知,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自己的脸。如果遭遇极端天气,那么在家里的时间就不会比在路上的时间长了。所以,近日出现了“恐归族”——他们宁可在外地过年,也不愿意挤火车受罪,宁可在外享受一家三口的温馨与和乐,也不愿意回家承受四世同堂的白眼与唾沫。综其所述,人们产生这种恐归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功利心理。现代人,就在用这种功利心理,冲击着积淀了几千年的“春节回家团聚”的传统。

  临近春节,人们都会想到去送礼,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下级给上级送理,晚辈给长辈送礼,企业给顾客送礼。第三者,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用意。前两种,他们从本质上讲也是相同的。但是,现在人们送礼与过去送礼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

  现在人们送礼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于是,一看到自己的同事送礼,自己也赶紧送,而且档次一定要比前面的同事高,不然领导明年就给我穿小鞋。这就造成了礼品的日益物质化和奢侈化——旧时,一副亲手写的对联,就是一份厚礼了。因为,这份对联包含了送礼人的真挚的祝福。对于现代人这种送礼心态,有人美其名曰“礼”性运动。我十分赞同,因为这大概是为了讽刺人们缺乏理性吧。我们有目共睹,正是由于人们的“礼”性运动,才成就来近年来颇流行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从除夕到正月初六,是现代的春节日期。法定节假日的确立,更是毫不留情的将其缩短到正月初二。也就是说,如果你初三以后还在放荡,那么我完全有理由说你三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现在的春节,单单在时间上,连初十都撑不过,你就不必妄想着元宵的夜晚会给你以人约黄昏后的闲情来。现在有句话说的好:神马都是浮云!!我想它所反映的就是这种年味的消逝吧!元宵那天也是法定节假日,但多数人还是喜欢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双休,因为今天一过,新年的大幕将正式拉开,会有新的任务,新的工作,新的指标!!!!这时,你的欲望提醒你,你需要忘记一切!所以必须早点准备,赢在起跑线上!!!!!我想,我们也是如此,为了正月十二的春季考试,我们情愿放弃寒假,我们情愿放弃春节,我们甚至打算放弃一切!!!!!!神马都是浮云,欲望和高分最给力!!!!!!!!!!!!!

  ·········································

  电视里又响起了那首熟悉的儿歌,婉转悦耳的背景音乐萦绕在耳畔。听着听着,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将来,这种音乐,这段儿歌,或许再也听不到了···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