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100字

时间:2021-08-31

【精华】春节的作文1100字集合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100字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作文1100字 篇1

  岁时节日由来已久,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简单地说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了节气令。

  与二十四节同时并行的节日,在我国主要表现在各季各月朔望之间。确定节日的标准之一是以月的朔望圆缺为记。所谓朔日,是各月之初一,又称元日,正月的朔日,谓元旦,旧历新年之始。元旦为一岁最早的节日。一年之始的正月元旦是古俗中大庆大祭的节日延续至今,虽改称春节,但民间仍然习惯称新年。

  年,既是时间概念,也是记时单位。年节无凝起源于计时单位的年。人类在漫长的蒙昧时代,没有时间的概念,过着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逐渐从天象和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一套测定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我们的祖先早在以采集和渔业为生的旧石器时代,就对寒暑来往的变化,月亮的圆缺,万物生长和成熟的季节,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人们为了掌握耕作时节、不误农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这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结束了人们盲目度日的状况,开始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年的名称出现较晚。根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称招,周代才称之为年(后来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也曾改年为载,唐肃宗三载公元758年,又改为年)。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发达而著称于世界的国度,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从他们的远祖弃的时候起,既好种树麻菽,弃被人民推崇为农业的始祖,号称后稷。到公刘之时,仍然务耕种,行地宜,所以,周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农业的民族。因此,年的时间概念最初就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循环而逐步认识的。在《说文解字》中,最早对年解释是谷熟也!《谷梁传》记载:五谷皆熟为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这里所谓有年指的是农业大丰收。在大有年的时候,人们一定要庆丰收。据记载,早在西周初年,人们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庆丰收活动。

  在先秦时期,各地各代的历法不一。西周时行周正,即以建子为岁首,(周历的正月相当夏历的十一月)。同时在豳国又行豳历,豳历的岁终是十月,即周历的十二月;豳历的岁首为一之日,即周历的正月,夏历的十一月。在《诗纪豳风七月》中,就记载了西周时期新旧岁交替时的风俗活动。一般庶民结束田间的农业劳动基本上已到了十月,进入冬季了。冬季室内是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人们常把向北的窗户堵上,在室内生火,用烟熏鼠,准备过年。所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人们收得枣子,酿制美酒,庆丰收,敬老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脐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美酒牺牲,欢庆新年,成为一项隆重的庆祝活动。与这种人的欢庆活动相对的是对神的敬献。在丰收之后,人们为感谢神的保佑而举行酬神赛会。酬谢神明的保佑,祭祀列祖列宗,用新米做的饭、新谷酿的酒,求神降福,求列祖列宗保佑来年再获得丰收。在《诗纪周颂》中保留着一首秋收后祭祀祖先时唱的乐歌《丰年》:今年粮食收获多么多呀!粮仓是那么高大,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醴来祭祀祖先妣和神灵,让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

  周代的这种欢庆丰年和祭祀活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子,因此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节日,但由于每年都有收获后的庆祝以及冬季的来临,这种天定日的祝丰活动基本上是一年一度,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规律作为年节的雏形,为以后年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节的作文1100字 篇2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华夏大地上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它象征着团结、和谐、兴旺与安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汇聚与交融逐渐地影响到了世界。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于我来说则有着两种界线分明的感受:“惧怕”和期待。

  “惧怕”是因为自己又老了一岁,又多了一份成长带来的责任;期待,是因为对传统节日和人情风俗的一次彻底回归。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祭奠,还有就是现代生活中繁忙的奔波间隙的一个彻底放松。

  也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或是“强迫”自己花一份心思去思量、去回味一下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风俗,去营造一种被众人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年味”,让历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现代人的脸上,让现代人那种劳碌和奔波的心有一个可以暂时小憩的驿站、有一个寄托—--那种寄托寄予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新春的钟声里和新年的喜悦中…

  朋友对我说:我们都是“老人”了,开始怀旧了。是啊,一年年的劳碌奔波沉淀下来的不只有五味回忆、容颜的苍老,还有对过去的感叹。有人说:“春节,是一枚枚顿号、逗号、感叹号,是对传统、历史的一次回眸,一声慨叹。”我想它更加应该是一个省略号,因为它在永不停息地在循环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与思考。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过年是那样的期盼、欣喜若狂,因为所有的奢望在新年到来的时候都能实现,至少会得到相等的满足;当我们与时代齐头并进步入成年的时候,春节来临我们不只是满足于物质,而更加多的是心意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能够得到平衡;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责任和义务无形中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也许会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舒适的居所、一种幸福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但有一种美妙的感觉千百年来一直在传承那就是“团圆”,因为它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春节则无疑成了最大的载体。

  春节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语中还有一个叫作“幸福”的词汇。它简单明了又与众不同,它触手可得又遥不可及,因为幸福的参照物很多,可以选择与别人比或与自己比,可以选择与自己的过去比或与自己的未来比。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讲自己的理想,说如果有一天他当了村长,全村的粪就由他一个人拾。他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于别人也许会笑他,但是于他来说那真的是幸福的。生活中幸福的事儿很多,如果你用心留意你会感觉到它简单真实的存在着:一次与家人的牵手,一次在发生冲突时的微笑面对,一种家人期盼你回家的眼神,或是当你风尘仆仆回家时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它不一定是美味佳肴但那一定是幸福的。有的人却一生从未感觉自己幸福过,因为他的思想里老是在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与时代相比,和自己较劲,

  无论拥有的再多都会沮丧,不会去感知已经拥有的幸福。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不分国界、不分年龄,它更加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无关,它只是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我相信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幸福是可以扩大的,只要你用心去细细体味,属于你的幸福一定在那里等着你。

  人情世故,在春节的时候一一兑现,不管是诚心的还是违心的,总之都是陪着笑脸,给聚会一个理由;给求人办事一个理由;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对人情伦理进行了一次修补,对自己进行一次洗礼,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感受自己的幸福,企盼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