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

时间:2021-08-31

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通用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1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要向长辈讲好话,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发红包、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这些风俗都体现着我国民间的文化。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祝大家过一个开心年!

  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3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年味儿渐渐浓起来,大街小巷洋溢着过年的气氛。红红火火的商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川流不息的街头涌动着购买年货的男女老少,临街的店铺里播放着祝福新年的歌曲……

  我也喜欢过年,看着爸爸妈妈忙着准备美味的年货,我心中就暗喜着。我喜欢吃年夜饭,喜欢吃汤圆年糕,也喜欢吃肉香粽子,但我最喜欢还的就是大年初一喝糖茶了,这寓意着今年甜甜蜜蜜的,圆圆满满的。糖茶喝着甜甜的,不愉快的人喝了它也会变得开心起来。它甜的比蜂蜜还甜,喝起来香甜可口,让人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一口而尽,还想喝,非要喝的一滴不剩不可。奶奶看着我一口气喝完糖茶,看着大家一下子喝完糖茶,便笑眯眯地走开了,我猜,奶奶一定很开心。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年味儿渐渐浓起来,大街小巷洋溢着过年的气氛。红红火火的商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川流不息的街头涌动着购买年货的男女老少,临街的店铺里播放着祝福新年的歌曲……

  我爱春节,我爱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4

  “今天是年三十,我们要一家人吃团圆饭!”外婆说。我开心高兴极了!过春节,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观花灯,吃年糕,包饺子……这些都是春节的风俗!最最开心的还是我们小孩子!我主动要求今年的春联由我来贴!我家的春联是请一位长寿的老爷爷写的。用的是传统的金粉,写在大红色洒金的纸上,非常的喜庆!

  一开始我不明白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后来我请教妈妈,才知道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桃符。源于周代,当时是用桃木制作而成,所以叫“桃符”。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上联的末尾的一个字是“仄”音,下联是“平”音。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妈妈说现在的人不太注意这个,大多数的人都贴反啦。所以我就根据读音很容易就区分出来了,上联是“东来紫气西来福”,下联是“南来祥光北来财”,横批“春如人意”!

  春联寄托了人们对于春节的美好愿望,我今年把春联贴在我家的大门上,我也希望来年自己拥有美好的愿望。

  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5

  春节是个传统的节日,也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贴对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对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对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对联,以示庆贺。

  原来对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对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对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炮竹,扫尘,年画,拜年等。

  贴对联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可以赶走邪灵,带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