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记忆作文

时间:2021-08-31

春节的记忆作文(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记忆作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记忆作文1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春节里的记忆,我的春节记忆是回老家过年和有许多快乐的事!

  农历腊月三十儿那天,妈妈抱着弟弟,爸爸开着车带着我还有奶奶一家五口,一起回老家。

  半路上,车停了一下,哦,原来是接一位漂亮的姑姑,她也要回家过年。路上她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事,逗了我们笑了一路。

  走在回老家的路上,两边全是山,远看真像一个个人,有的开心,有的难过,有的站着,有的蹲着;还有的竟然从身上掏出来一些小石子撒到了路上,幸好爸爸开车小心,都躲过去了那些小不点儿。同学们,我的老家在河南省的最北边,三省交界地,有一条非常有名的红旗渠,你们猜猜我的老家是哪里的呢?

  终于到了下车了,还没走到老家的门口,我就闻到了饺子的香气,一定是肉饺子,我饿坏啦!咬上一口,啊,有很多的肉汁喷到我嘴里,真香啊!吃的急了,还有很多的肉汁就不听话了,像雨滴滴到了地下,真是调皮!

  老家里的长辈给了我许多压岁钱,我从来没有拿过那么多钱,开心!我和爸爸还爬了山,爸爸都累了不行了,我却一点也不累,还是开心!

  回去时,我们又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和一望无际的田野,雄伟、美丽,真让人留恋!

  到了郑州,我们又去了姥姥家,舅舅又给了我五百块钱压岁钱,还开玩笑说,弟弟还小不认识钱,给他一毛钱就可以啦……后来妈妈说要把压岁钱替我保存起来,这可不行,我就用了两句话来说妈妈:“别人给我钱,我求之不得;钱自己拿住,我心意已决!”逗得他们全都哈哈大笑……

  今个儿真高兴啊,真高兴!哈哈……

  春节的记忆作文2

  新年的脚步细碎却轻快,首先是城市的树木上挂上了灯笼,接着各个门上贴上了迎春送福的年画和春联……不知不觉地,整个城市都披红挂绿了,到处都充满了年的喜庆味道。

  今年春节的天气格外好,冬日的暖阳里隐隐透出红色的光芒,照在阳台上,照进客厅里。人们开始走到户外,有身着唐装的,有西装革履的,有穿着休闲服饰的,有围着围巾的,有带着各式时髦的帽子的……尽管款式各异,但到处都很喜庆。老人们围坐在花坛边,闲谈着家庭琐事,不时引起阵阵笑语;小孩子穿着新衣在园中追逐,引得小狗也一阵阵欢腾。

  院子里有几个小孩在燃放爆竹。很快地,爆竹的声音引来了一群五六岁的小孩,他们开始玩着各式各样的爆竹。比如陀螺炮,在地面旋转,还会访出五颜六色火花;棍式爆竹,会发出“丝丝”的响声,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大大小小的小孩围了一圈,一些小女孩用手捂着耳朵所在大孩子的身后,响声过后。渐渐地空气里弥漫了爆竹的味道!

  年夜饭前,照例要贴春联。爸爸说,春联可以逢凶化吉迎春接福。贴好春联后,我站在远处一看,平日里没怎么注意大门变得喜庆多了!

  年夜饭很有讲究。才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记忆中最深刻的当然就是“肉糕”,这可是我们麻城的特色菜啊,听爸爸说“肉糕”寓意着步步高升。吃饭时,当然少不了晚辈们向长辈们敬酒这个环节了,其实我早就为祝酒词打好了草稿。敬酒过后,就是发红包!爷爷奶奶满面红光,爸爸妈妈满脸是笑。这个屋子里充满课温馨和甜蜜的味道。

  到了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时间,我们一家人开始打开电视看春晚了。随着十二点钟声的敲响,我们拿出了鞭炮,点响了鞭炮!整个城市都放响了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伴随人们祝福声,说笑声,升华了年的味道!

  春节的记忆作文3

  小年夜的前一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武进寨桥看望姨婆。吃过午饭后,我在姨婆家楼上看电视,突然,从楼下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嚎叫声——“咕哩……咕哩……”。我立刻三步化作两步,飞快地跑到了楼下,只见在后屋猪圈门口有一位叔叔正用一铁钩钩住了一头大白猪的耳根使劲地往外拖,另一位叔叔则抓住猪的尾巴往外提,不一会儿,那头大白猪就被他们拖到了门口的水泥场上。这时旁边又有几位叔叔前来帮忙,只见几位叔叔两个抓前脚,两个抓后脚,一个楸尾巴,一个提耳朵,“嘿”地一声齐吼,一下子就把猪抬了起来,并把它摁在了一张早已准备好的长凳上。这时,大白猪开始拼命地挣扎起来,并使出浑身的劲又蹬又踢,一边敞开喉咙死命地嚎叫,那声音仿佛是在求救,听起来真是凄惨!我立刻问旁边的爸爸:“爸爸,他们要干什么?”爸爸说:“这是宰年猪,是我们农村过年的习俗,以前我们家也宰年猪,只是现在拆迁后没地方养猪了……。”

  “把塑料盆移过来点,在里面放点盐和油……”这时按着猪头的那位叔叔吩咐着旁边的人(后来我知道他就是屠夫),只见他左手捂住猪的嘴巴,右手从旁边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把一尺多长、明晃晃的尖刀,接着他往刀刃上吐了一口唾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刀刺向了大白猪的咽喉,然后又拧了一下便拔出了刀子。只听“噗”的一声,一股冒着热气和带着腥味的猪血便“哗哗哗”如泉水般的涌了出来,流进了准备好的塑料盆里,然后那位叔叔再用右手捏住刀尖,用刀柄不停地搅拌着流进盆里的鲜血。后来听爸爸说这是为了防止猪血立刻凝固。

  “师父,你真是好手艺,做到了一刀‘毙命’……”一位村民称赞道。爸爸告诉我,这是杀猪人的规矩,师傅杀猪时必须是一刀致命,这样这户人家来年才会顺心如意。

  猪血放完后,大白猪的头和四肢变得越来越焉,嚎叫声渐渐地变成了哼哼声,最后“呼哧、呼哧”的轻轻喊了几声后,就停止了呼吸。接着,屠夫叔叔就给猪吹气,他先用刀在猪的后腿上割开一块皮,用一根圆头的直铁条从割口处捅进去,把猪的背两边都捅到通。然后那位叔叔捏起割口,鼓起腮帮,费力往猪皮里吹气。不一会儿,大白猪就被吹得滚圆滚圆的,叔叔觉得差不多了,便用一根绳子将割口扎牢实,松了手用木棒将猪全身狠狠捶打一通,使气贯通到猪的全身,听爸爸说这是为了便于刮毛。

  接下来就是烫猪和刮毛,几位叔叔把猪抬进了一个大铁锅(农村上称它为浴锅),屠夫叔叔一边不停地翻转着猪,以免烫烂猪皮,一边用一个大型的刀片刮猪毛。不一会儿,大白猪身上就变得无比的光白,也显得更肥了。

  紧接着就是给猪开膛破肚,叔叔先将猪脑袋割下来,用一根铁钩将猪挂在梯子上,剖开肚子之后,取出心脏、肝、小肠、大肠……。

  晚饭的时候,姨婆给我们做了一顿“全猪宴”,食材都来自这头大白猪,什么炒猪心啦、炒猪肝啦、红烧猪蹄啦……,做了满满的一桌。

  于是,我们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品着姨婆自家酿的米酒,啃着又香又嫩的年猪肉,年味又浓了几分,这也许就是春节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