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传统文化作文选集(8)

时间:2021-08-31

  我与传统文化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就是王安石的《元日》,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是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中国自古是个文明大国、礼仪之邦。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无疑是中国的春节。一个媲美外国圣诞节,甚至比其更为庄重的节日,也是我从小最翘首以盼的日子。

  我家住在偏远的小山村,就算离城镇再远,对于春节这个“大日子”,我们也是不敢懈怠的,在腊月开始这几天,我们就必须开始筹备年货了,什么糖果、饮料、水果……每样都要制备好几口袋在家,只为图个好兆头,争取在众多的亲戚眼中博个不愁吃穿的好名声。春节前几天,我们还要准备一大堆好吃的,譬如新鲜的肥鱼就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它寓意年年有余。对于我们这群小馋猫,吃的当然是新年最大的福利了,除此之外,压岁钱才是一年的重头戏。

  据说压岁钱是必须整天揣在兜里的,意作压岁,什么叫压岁,至今我还没有弄明白,难道说压岁了就会长的快一些?管他呢,有钱钱白拿,谁还管那么多!小伙伴说,他们的压岁钱少不了四位数,我那个眼红啊,却又听他们说,每次收到压岁钱后总是要“充公”的,突然心里平衡了许多。虽然我们家的压岁钱不多,但往往可以自己掌权支配它,比起哪些独裁的父母,老爸老妈的形象立马高大了起来。

  传统的春节,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必须要守岁,小孩必须守到十二点才能从大人那领到压岁钱,可是我们家向来没有执行过这个规矩,大人心疼孩子,早早的就让我们睡了,但是,第二天,你必须早早的起床,起的越早越好,爸爸说,这样,新的一年就会朝气十足。起来的第一件事无非是吃汤圆,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和妈妈一起包汤圆,那软软的、黏黏的糯米粉总是让我玩的不亦乐乎,把它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一巴掌把它拍扁。“妈妈,你看,我做了一个粑粑”我兴高采烈的把那被我蹂躏的不成样子的糯米团放在她的眼前,没想到却收获了母亲严厉的目光,啊偶,我说了不吉利的话。妈妈训了我几句,又告诉我大年初一只能说吉祥话,这样,在我的童年里,大年初一几乎都是不敢随便说话的。

  除了压岁钱和吉祥话,新年必不可少的还有贴春联、祭祖先、走亲戚,当然,还有吃团圆饭,但我觉得这些事基本上都跟我没太大关系,我只要负责换上新衣服,到亲戚家骗吃骗喝收红包就好了,嘻嘻,这就是我家的春节,一个历久不衰的传统节日。

  过完了新年,在让人瞩目的就是端午节、重阳节还有一个中秋节。不过,比起春节,它们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传统习俗是少不了的。比如端午,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天会举行隆重的赛龙舟大赛,在我们这种旱地上自然是免掉了的,取而代之的是喝雄黄酒。另外一项必不可少的就是包粽子,对于吃货的我来说,对粽子的热爱可谓是情有独钟,每次蒸出来的粽子我都能吃上好几大个,家人也为我取了个不雅的外号——“粽子大王”。

  中秋节和乞巧节是最具神话色彩的节日。关于嫦娥还有织女的故事早在老一辈人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也跟着迷信了起来,八月十五或是七月初七,我总爱在院子里仰头望天。月亮上的阴影,总让我联想到嫦娥,看哩,那风华绝代的女子正在广寒宫里翩翩起舞……传说,七夕节那天,你只要端个凳子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牛郎织女说话了,可是,造化弄人的是——我家没有葡萄架。传说终归是传说,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迷人风景。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多,可也不少,真说起来,给我三天三夜恐怕也说不完吧!

  只是,最近入侵的外国节日慢慢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人们开始渐渐忽视传统文化,对于外国的圣诞节、愚人节、感恩节等外国节日却燃起了熊熊大火般的热情。

  我不知道,这些意味深远的传统节日能够延续多久,但是我相信,只要中国人还在一天,这些传统文化就会就传一天。

  我是中国人,我力挺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