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以少胜多法(5)

时间:2021-08-31

简评:这是一篇充满情感的议论文,全文紧扣“感情”和“认知”的关系,运用引证法、喻证法和例证法,阐明了不再“心为情役,人为情役”的道理。作者主要用了母顶儿罪甘为儿死这一情节为例,颇具典型性,论据虽少,但起到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例证效果。

例文4

  古语云:“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将自己满腔思乡之情寄予明月,便幻化出“月是故乡明”的吟唱。真的只是故乡的月亮更明亮吗?事实上,凡月光照及的地方,人们享有的都是同一个月亮,即便是因天气差别而感觉不同,但一个月亮是不会幻化出多张面孔示人的。造成这种认识上的偏颇,便只能是人们任由情感来作祟了。

  感情是美好的,它可以使整个世界和谐,但一味感情用事,便与我们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相背离了。而缺乏了这种科学精神,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便很难做到正确而深刻了。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建立后周后,将自己的武氏宗亲全都委以重任。在处理国事时,对自己一门宗亲的官员很是偏袒维护,往住依据他们的意见来作判断。不仅如此,平时总爱阿谀谄媚的官员,投武氏所好讨武氏欢心的官员,无疑也在武则天那里捞足了感情回报。试问,这样的王朝能不因此而闭塞言路,混淆视听吗?这样的王朝能看到百姓真实的生活吗?这样的王朝势必要出现像杨国忠之流的奸佞;这样的王朝势必存在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黎民苍生。像武氏这样任人唯亲,凭感情的亲疏来认识事物的历史上不乏其人。“褒姒一笑”浇灭了无数军士的报国忠心;佞官也可扰乱朝纲将国家付之一炬。我们对于有些事不能正确地认识,一定程度是这感情的亲疏扰乱了我们的视线。从事物的内因上说,我们自身就有失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认识事物上不由自主地注入了自己的好恶、感情的亲疏等主观色彩,这样得出的结论又焉能不失真?造成的后果自会不堪设想,像《韩非子》中的富翁那样无端怀疑别人,就是明证。

  现代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这种凭感情判断认识事物的人,而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这种错误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又是更加严重的。21世纪的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肩负起这项重任,就莫让感情蒙蔽了眼睛,这样,一切发展才有了真实的事物作为基础与原动力。简评:这篇议论文角度独特,从反面入手论述了中心论点。在论据的选择上没有像一般的古今中外地旁征博引,而只选取了女皇武则天这一典型事例,就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因此,材料的选择,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你联想到大量材料,就应当选出最有代表性的事例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