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2)

时间:2021-08-31

  6、负重致远

  公元210年,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在巴林病逝,周瑜的好友庞统十分悲痛,亲自到巴林参加周瑜的追悼会,庞统博学多才,能变善言,与诸葛亮齐名。这时他是刘备的军师,庞统一到东吴,很多人就慕名前来拜访他,东吴的名士陆绩、顾韵、全琼等人都与庞统成了知交,在周瑜追悼活动后庞统就和他们聚会话,大家谈得十分宽敞,庞统对陆绩说你好比一匹很有脚力的马,陆绩听了有些洋洋得意,庞统又对顾劭说你像一头牛能背着重物走很远的路,顾劭毕恭毕敬地表示谢意。

  事后有人问庞统,在先生心目中,是不是认为陆绩的才能胜过顾劭?庞统不做正面回答,继续比喻说马儿虽好只能运载一个人。他又说驮着重担的牛一天能行300里,它运载的岂仅是一个人的重量。后人常常用成语负重致远,比喻一个能够担负重任的人。

  7、兵贵神速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谋士名叫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

  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8、出言不逊

  三国时期的名将张郃原是袁绍的手下。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了一场争夺中原的决战。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督运粮草,屯积在乌巢。

  曹操于是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张郃劝谏袁绍说:“曹操兵士虽然比我军少,但都是精兵,万一淳于琼守不住乌巢,就糟了,我认为应该派重兵支援乌巢。”

  袁绍的另一名大将郭图说:“张郃说的不是好计策。我看应该先袭击曹操的大本营,这样,曹操一定会回去救援,乌巢之围便不救自解了。”

  张郃听了,不同意郭图的意见,说:“曹操兵营易守难攻,不可能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琼被擒,我们断了粮草,就输定了。”

  袁绍觉得自己的兵力远胜于曹操,于是采取郭图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队救援淳于琼,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

  曹操严密防守,袁绍无法将曹操的大本营攻破。曹决袭击乌巢成功,用大火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粮草,这一来,袁绍的军心动摇、不战自败。

  郭图知道这次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计策不当造成的,便采取恶人先告状的办法,向袁绍诬告说: “张郃对吃了败仗竟然幸灾乐祸,说话也很傲慢无礼。”

  张郃知道后,生怕袁绍迁怒于他,于是投奔曹操。他对曹操说: “郭图对袁绍说我幸灾乐祸,出言不逊,我只能来投奔你了。”

  曹操说:“你来投奔我,就像韩信投奔刘邦一样正确。”

  随即就封他为都亭侯,后来,张郃果真成了曹操手下一名得力的战将,战功显赫。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历史故事与成语故事

2.三国名将张飞的历史故事

3.三国成语故事大全

4.有关三国成语故事

5.关于三国成语故事

6.三国成语故事

7.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

8.关于三国的50个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