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作文

时间:2021-08-31

感受作文六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受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受作文 篇1

  真奇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在“黑暗”中生活。然而,那一刻,那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也正是那一刻,我心中的“黑暗”瞬间变得如同粒粒尘埃,随风飘散得无影无踪……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依然像往日一样将落地窗帘拉上,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我把桌上的小台灯打开,拉开抽屉,取出我珍藏已久的书。在微弱的灯光下细细地品读起来。

  似乎对我而言,只有在这“黑暗”的环境中看书,才会让我觉得安心、自在,看书也才会更加认真。我觉得,在黑暗中看书,给我的是另一种体验,或许是因为我习惯了在“黑暗”中生活,或许是因为这样能给内心一片寂静,一份安慰……

  一道亮光穿过小缝隙,打在我的脸上,扰乱了我所有的思绪。往外一看,是一个小孩在捣乱,也许是小孩子的无意之举,便不再理睬。

  没过多久,那束光又打在了我的脸上,还晃来晃去,我生气了,走到窗前,狠狠地拉开窗帘,往下望去,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坐在轮椅上望着我微笑。望着那个微笑,我的脾气咽在喉咙又吞了回去,并回予微笑。

  那个小男孩住在我家的对面,不久前才搬进我们小区的。我只知道因为他的父母离婚就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在两年前因为一次车祸,他的双腿不能再走路了。他的母亲在上班前,会带他到家门前的小公园里转两圈,然后再去上班。因为小男孩不能走路,所以其它的小朋友都故意疏远他。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是多么的残酷啊,最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没过多久,那束光又停在我的脸上。我忍不住了,于是走下了楼,来到小男孩面前,正想好好“审问”一下他。

  “姐姐,您好啊!”他很亲昵地叫了我一声,脸上还是那阳光般的笑容。

  我没有回答,目光寻找着他的“罪证”,于是我望见了他手里拿着的小镜子。

  他似乎也注意到了,便扬起手中的小镜子,笑着对我说:“姐姐,我在跟你打招呼哦!妈妈说孤独是很难受的,太阳公公又有着神奇的力量,驱赶寂寞。你看……”说着,他又用手中的镜子把阳光反射在我的脸上。我看着他那阳光般的笑容,愣住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摸着自己的脸,似乎还感觉那缕阳光的“温热”。我总觉得自己心里的“黑暗”如同水一般,被那缕阳光蒸发掉,心中变得无比的明亮。

  回到家,我把那隔绝着阳光的“大门”拉开了。

  看着外边地上的花草沐浴在阳光下,这一次我似乎真正感觉到了阳光的力量。

  感受着那缕阳光,我突然发现:阳光是如此的美好,它让我不再觉得孤独、不再觉得“黑暗”,代之的是心安与自在……

感受作文 篇2

  假如您问我徐州的春天哪里最美,我推荐的地方不是十里杏花的云龙春坞,也不是落英缤纷的彭园樱花林,也不是桃花灼灼的贾汪大洞山,而是我妈妈的老家——沛县俞庄。

  现在正是仲春,青翠的麦苗茁壮峭挺,向远眺望,百亩田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滚滚麦浪荡漾着勃勃生机,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田间地头的荠菜既大又鲜嫩肥美,毛茸茸带着锯齿的荠菜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荠菜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开花的,没开花的。妈妈兴奋的大喊起来,用水果刀连忙挖了起来,不到五分钟,就挖了一大把。妈妈开心地说“晚上有荠菜饼吃了”我、姥姥、两岁的小表弟也跟着妈妈热火朝天地挖了起来。满手,满身都浸着荠菜的清香,望着绿油油的荠菜,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话“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啊,荠菜味美性淡,还那么坚强。

  俞庄满眼的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麦苗的、荠菜的气息和清香。

  俞庄有整齐的楼房,阳光下轩敞亮堂。但村南十几户竹篱茅舍,更是别具风情,妈妈说:“这些泥墙草屋就是妈妈曾经生活的地方,我要去看看。”我们走过去,我发现这里的老人孩子多,年轻人很少。有几个人认出了姥姥,忙着打招呼,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拉着姥姥的手问这问那。再三留我们吃午饭,我们婉言谢绝了。我说:“妈妈,他们太热情了,城里人都不这样。他们年龄这么大了,为什么不住新房呢?”妈妈说:“住习惯了,有感情,泥墙房子冬暖夏凉,多好呀。”

  我还不太理解妈妈的话,对我而言,那片麦地更有吸引力。我和表弟跑过去,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挖泥,堆城堡,捏泥人,过家家。一脸、两手都是泥,泥巴凉丝丝的,太舒服了。更过瘾的是,我们在齐小腿高的麦地里打滚,追逐。玩了一会,觉着不过瘾,我提议,四个小伙伴分成两组,玩打仗,青葱的麦苗为我们作掩护。真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回去的路上,我对妈妈说:“俞庄太好玩了。”妈妈问:“怎样好玩的”我说:“俞庄既安静又热闹,小朋友既热情又淳朴。樱花林、桃花林、杏花林太热闹了。五一节放假再带我来吧。”

感受作文 篇3

  四月十日,要去溱湖。

  我兴奋的夜里闭上眼,却总睡不着,翻来覆去[注: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地猜着溱湖的模样。可竟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一片空白。

  不想误了翌日的出行时间,急匆匆忙了一个早上,,虽然姗姗来迟[注: 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好歹也是赶上了。刚上车,等急了的同学见了我,拍着我的肩膀说:“哈,你终于来了!”是的,带着满心的愉悦和憧憬,溱湖,我来了。

  下了车,便排着队上了船。

  轻轻地,款款地,船开动了。便见光滑的水面有了波纹,像放射的电波,一圈一圈细细密密的荡漾开去,传到湖心。以前总道水是无生命的,在这里,这波纹便成了水的经脉。这光洁灵动的经脉像是书写的外文,又仿佛是谁在恣情地拨弄的琴弦,悠悠颤颤地,便有一缕琴声叩开心扉,弥漫进去,氤氲了心房。心登时沉浸在这柔和的湖水中了,头也不由得靠近水面,想要更清楚地听听动人的琴音;视线也顺着湖面拓宽许多。

  几乎满眼的都是水。满湖的水并不清澈见底,甚至有些浑浊。这倒好,少了清水的透底,溱湖变成了一位半遮半掩的羞涩美人,让人费这心思去猜她的娇容;也没有了清澈裹挟而来的凄清,显得厚实稳重。波动的水面便像条绸带颇有情致地舞动起来,舞得人心也随之像蜜糖一般化入水中。阳光在水面上投下它的身影,又被阵阵波纹剪成了碎金子似的漂在水面,像孩子般闪动的明眸,耀着人的眼球。太阳却不愿露出庐山真面目[注: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好像在玩捉迷藏,分明被人发现了,还不愿服输出来,真是孩童脾气。

  放眼看去,水和天并没有相连,隔隔着的是一痕长堤,仿佛溱湖的绶带。长堤上载着杨柳、油菜、和一些较不出名来的灌木。杨柳和油菜颗颗分明,像是工笔细心画出来的,整齐的排列着,好像在接受我们的检阅;那些灌木却黏黏糊糊的,像是毛笔随意的一抹,倒也有几分精神。杨柳是位裁缝,他把天空裁剪下来,又给湖面缝上,却叫人分辨不出:天和水都是灰色的。这种灰无法用文字表达,在鲜艳的黄绿色彩的映衬下,让人感到一种时间的永恒:长堤上的景色一年四季变化,而水与天却是亘古不变的。我感到天对水,同是饱经风霜[注: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的老人,彼此注视着,也同时注视着人间冷暖。有带相机的同学将此景拍了下来,想要给它题名。我想,不如是:千年万年。

  只是痴痴的凝视着。恍惚间,发现那条长堤原来是个小岛,我看到的只是它的一面。倏忽间,我又觉得船不动了,漂动的是小岛,像条长长的龙舟。顿时,那一排排油菜成了龙舟船员,一个个戴着黄色头巾,穿的是绿色船服;杨柳就成了油菜手中的竹竿,一下下挺直的插入水中;灌木变成了龙舟的装饰。一时间,龙舟上竹竿林立,桨楫如云,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咦,龙舟怎么停住了?比赛结束了?哦,船到岸了。豁然开朗[注: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好像一个迷丽丽的梦醒了一般。

  上了岸——不,是上了岛——这倒兴许还在溱湖上浮着呢。岸上笼罩着薄薄的雾像薄棉花一般扯不开。整个岛就被雾包围了,如同仙境一般。这么说来,我上了岛就是羽化而登仙了?

  成了仙,便有了仙人的轻盈。自由的迈着步子,世界说不出的大,却都是我的。我伸手想去摸天,却触到了风。风是拉不直缕不清的模样,悄无声息的吹。我疑心这风是长了眼的,那树木、石块似乎要糟蹋的吹拂下融融的化开了,我也好想要在这天地间,融融的化开,随风而游览小岛。凡有一抔湿土之地,便有植物,或高或低,皆为青绿;凡一棵树木,便缀满了嫩绿的芽儿,惹人用手去摸——摸不得呢,一摸是要掉下来的。每走一段路便见一泊,这里面的水倒是清澈见底的,丢块石头下去,不立即沉落,而是缓缓的,像一片树叶在空中飘荡,约半分钟才见底。无滔滔江河,无碧波万顷,亦无涓涓细流,有的只是半亩方塘,一概是亮堂堂的镜子嵌入地面,收了无数个太阳。

  不知走了多久,只只是觉得眼睛不受用了,便坐下来休息。一坐下来,便像摊了个集市,人声鼎沸[注: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独自寻了块清静的地方,躺在绿茵上,这时才看见太阳的面目了。像鸡蛋黄儿一样嫩,却又雄壮得好像能托起整块溱湖的绿。小鸟啁啾,听着那从歌声中迸溅出的宛若青石上滑落的一线灵泉的情意,身心飘飘荡荡,远离了喧闹,伴随着宁静,感觉偌大的溱湖将所有喧嚣都包容了。

  有同学戏称,将“溱湖”二字的三点水一去,便成了“秦胡”。一位多情的水乡佳丽成了个鲁莽的“胡人”。

  我笑了。莫不是因着这水,才有了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