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00字

时间:2021-08-31

有关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00字合集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00字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00字 篇1

  今年春节期间的一个早晨,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乘上公共汽车,奔向我的家乡。也许是由于对家乡的喜爱,一路上我都想着家乡,狭窄的小土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晴天,沙土飞得老高,行人都睁不开眼睛。雨天,泥泞不堪,行人都不能走这路。街上差不多只有一家商店和一家餐馆。街口,就是我一年前读过的学校,校园里没有花有草,只有几棵矮小的小树苗,还有一个小操场,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这时,车突然停了下来,我才从回忆中惊醒。“该下车了。”妈妈亲切地对我说。我刚下车,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土路变成了大马路,左前方的学校围上了围墙,顺着围墙朝里一看,学校还添了一排漂亮的教师宿舍,新修的花坛坐落在操场中央。学校旁边有一塘清澈见底的碧水。街上也增多了许多商店,街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有黄瓜、萝卜、豆芽……走到街尽头,妈妈向一幢楼房走去,我惊奇地问:“这是谁家呀?”妈妈笑着说:“这就是你奶奶家呀!”这时,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咦,奶奶家不是土砖房,怎么变成楼房了?”这时,妈妈敲了敲楼门,门“呀——的一声拉开了”,奶奶先是一愣,接着惊喜地接过妈妈的提包,连声说:“快,快进屋坐。”进屋一看,屋里摆着沙发、、电脑、大电视……客厅中央高挂着一盏“荷花”型吊灯。这次回家乡,饭桌上摆着鸡肉、猪肉、……晚上,小姑还带着我、弟弟、妹妹去看电影,游公园……多愉快啊!假期结束了,当我望了望眼前的景物说:“希望家乡能越变越美。”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00字 篇2

  大家好!我是“时空导游”朱豪杰。我来告诉你吧,这十几年来,我的家乡——郑州,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底有什么变化呢?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解讲解吧! 十几年前,我们家乡很贫穷,穿的衣服都是旧的,有的是长辈穿过的,有的是爸爸妈妈借来的,没有一点光泽。

  那时候,我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现在,我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新的,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还有各种款式的,衣服既漂亮,又穿着舒服,真好! 由于我的家乡过去很穷,所以我们过去根本吃不成大鱼大肉,只能吃一些蔬菜,就连我们现在的家常便饭——饺子,也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吃得到。而现在呢,我们想吃饭就属于是随心所欲。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到饺子、大鱼大肉等食物。

  总之,想吃什么都可以做到。 过去,我们住的房子不是平房就是瓦屋,一到夜里,外面就黑漆漆的,差不多是伸手不见五指,大家都不敢出门。现在,高楼大厦在城市里星罗棋布,像鸟岛的鸟儿一样多,就算到了深夜,房屋外面也是亮堂堂的,因为路上有许多路灯,把外面照得亮如白昼,大家都在路上散步。 在十几年前呀,我们外出几乎都是步行,很少用到自行车。听爸爸说,如果有一辆自行车,就会有很多像我这样大的孩子围着看。到了现在,交通工具几乎数不过来——什么电动车呀、摩托车呀、汽车呀······简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这十几年的变化真多呀!但是,如果这几年没有我们的辛勤劳动,没有改造我们的家乡,我们怎么会发展到如此文明的城市呢?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00字 篇3

  我的家乡在赵家,是一个山区小镇。

  我没上幼儿园前一直是住在那儿的,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又带我去住了一阵,发现家乡变化真大啊!原来的公路又窄又弯,公路两旁是一幢幢矮小的房子,地面上堆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下雨天,到处都是水坑,十分泥泞。现在公路变成了大马路,又宽又直,水泥地面干干净净,两旁的房子变得崭新崭新,宽阔明亮,门前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坛里种着各式各样的、美丽的鲜花,中心广场上安装着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械。

  不但马路房子变了,就连田野也变了。在我的印象里,田里只有单一的稻子,现在农作物可就多了。东边是一个葡萄园,里面的葡萄一串串紫莹莹的,又大又圆,让人看着就直流口水。西边是一个大果园,有桃、梨、苹果、樱桃、柿子……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美味新鲜的水果。南面是一块大菜地,地面上支着一个个塑料大棚子,大棚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番茄、土豆、辣椒、大冬瓜……现在的农村连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了,听爷爷说,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背面是一个饲养场,饲养棚里养着鸡、鸭、猪、牛,不远处的鱼塘里还养着许多鱼虾。

  听爷爷说:“现在靠党的政策好,农民收入特别高,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的确,我们家也变了,旧房变成了新房,家里除了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这些现代化电器都配齐外,爷爷还帮我买了最最喜欢的戴尔电脑,现在的生活真的和城里一模一样,既舒适又方便!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00字 篇4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尤其难忘家乡的街车。虽然现在已经很难在家乡见到这种街车的身影了,但那凝聚着亲人之爱的街车却始终行驶在我心里。

  家乡的街车是不同于现在满大街跑的那些人力车的。家乡的街车看起来有点儿像运输货物的大货车,但体积要小得多。没有后车门,只有一块可折叠的低矮的栏板,方便乘客上下车。驾驶室和乘客舱是隔开的,只开着一个小窗口。乘客舱两边各有一排软皮长椅。边上垂下两条粗绳,类似于公交车的扶手。

  那时候,家乡还没有公交车,过往的客人多半都乘坐这种街车。乡里的人大多熟识,在车上见着了,总有说不完的话。或是问起家里是否平安,或是聊起乡里最近发生的事儿,或是谈到谁家的孩子有了出息。街车俨然成了乡里人的聊天场所。逢年过节,乘车的人们更会慷慨地拿出糖果和糕点,和同车的人分享,收到几声祝福,得几个彩头。而孩子们也总是高兴地接过糖果,含在嘴里,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听大人们讲话,盼着能再得到一颗糖。

  不过,街车也并非完全讨人喜欢。那震耳欲聋的发动机的响声,乘车时,街车内壁硌着后背的铁条,就令人讨厌。但在那时,坐在外婆怀里,被捂着耳朵的我当然对此毫无感觉,反而觉得车跑得好快,坐得好舒服。只是,几年后,当我长大,当我也自然而然地为弟弟捂上耳朵,用手臂护着他的背部时,才发觉当初自己是多么的粗心。

  如今,家乡的街车已经被公交车、出租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取代,它的身影越来越难寻觅了。可我是多么怀念家乡的街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