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行囊八年级优秀作文(2)

时间:2021-08-31

  篇二:人生的行囊

  有人说,旅途中你的行囊反映出你的性格。从一个人的背包能看出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是一场未知终点的旅程,备好行囊、充实装备更显得格外重要。

  记得小时候每次出门,母亲总是对我叮嘱:饱带干粮,暖带衣裳。以前不懂她的意思,还老是嫌她唠叨,直到自己遭遇着天气的变化,旅程的变动才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比如一把雨伞,便是旅程必不可少的元素。天气猝不及防,一把雨伞就能将你解救于远方的落寞与孤独中。

  长大后我明白,人生的行囊不只有一把雨伞那么简单。

  如果你不把“信念”放入行囊,人生的道路将难以为继。信念就像背包里的指南针,关键时刻指引着我们的前行。多少人走着走着就将自己逼向了绝路,如果你的行囊里没有信念这个法宝,哪里还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老人与海》中,连续84天没有钓到鱼的老渔夫,正是凭借着“一个人并非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不屈不挠的信念才到第85天钓到了一只巨大的巴马林鱼。而那最后拖回的一条赤裸裸的鱼骨头,也象征着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执着与坚守。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人生不是一地鸡毛,没有了信念的人,就像是没有了灵魂的机器,遇到困难和障碍只会是故障再故障。

  如果你不把“知识储备”放入行囊,人生的道路将缺乏力量。知识储备就像背包里的干粮,没有一定的储备,或者过早的消耗掉,人生的旅程将饥肠辘辘,缺乏必要的能量。有的人工作之后就丧失了学习的能力,而有的人却能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这便是成功与平庸的区别。年近六旬的杨绛先生为了翻译《唐吉柯德》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文;96岁高龄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98岁开始创作《洗澡之后》;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杨绛先生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些人之所以青史留名,正是因为人生的行囊里常常放入知识的食粮,保留自我前进的能力。

  有些东西是行囊的必需品,而有些东西却必须从行囊里剔除。行囊超重将阻碍我们前行。有些人喜欢将一路的收获、荣誉统统放到自己的背包里,殊不知过去的越多,附加的越重。人的一生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只能把有限的生命放进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上面。人生必须有选择,同样是10斤重的行囊,有人装满了陈旧,有人却装满了希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美貌”“健康”“梦想”“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船公说:“船小负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过难关。”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船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最后,这个年轻人还是不舍得丢弃任何一个行囊,结果船因为负重下沉,这个年轻人也失掉了所有的行囊。人生便是如此,没有取舍终将一无所获。

  人生不能缺少行囊,行囊里窥见人生。掌握好自己的行囊平衡,便是选择了一条一往无前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