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包容的作文锦集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包容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包容的作文 篇1

  从前,我心里一直有“法大于情”的想法,觉得只要别人有一点错误,就要严厉惩罚,所以每当我做晨读登记员时,总会毫不留情地记下同学的学号,让老师惩罚,也很爱告状。

  一次又轮到我晨读值日。我拿着登记本,在同学身边走来走去,仔细地观察每一个人的神情动作,只要有一点注意力不集中的,我都会用红笔敲他(她)的桌子加以提醒。在我的管理下,班级里的同学全都认真读书,好像没有一个人还在“神游”。

  我站在后排,突然发现坐在前面的小l把头探向抽屉里,手也伸进了抽屉。我快步走到他面前,一看,哟呵,竟然在补昨天晚上的作业呢,胆真大。我刚想说他,这时,我们班的数学陈老师正站在我身边,他拍了拍我的肩,“他昨天没写完作业,已经够难过了,你就让他补补完吧。”我也只好说了句,“好吧,写快点。”

  自那件事以后,我突然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来增近同学之间感情的大桥。惩罚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包容。后来,遇到好同学不小心犯错,我也一笑而过,不会斤斤计较。对在早自修时补昨天作业的人,我也只会提醒让他(她)快点儿补,不会过分严格……在别人犯错时,我也会想到别人的难处,而且同学们也觉得我善良了好多,更愿意和我接触,我的朋友也更多了。

  不过,对于那些早自修看漫画,上课玩玩具的人,我也严惩不贷,因为我绝不能让一个坏主意得逞。现在如果再转到我晨读值日,大伙儿也不会那么紧张,气氛也好很多了。

包容的作文 篇2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校内,有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一天,他和同学打架了。校长把他带到办公室,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糖,对这个孩子说:“这是奖励你的。”

  “为什么呀?”孩子十分疑惑。“因为你勇敢啊!敢于和坏人搏斗作斗争啊!”“可他们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

  校长又拿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孩子说:“这是给你的奖品。”“为什么呀?我打自己的同学是不对的,怎么还有奖品?”孩子又不解地问。“因为你聪明呀!能分辨出好了坏呀!”说着,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粮,还是奖励给这个孩子。

  “因为你的勇于承认错误呀!”校长微笑着说。这孩子什么话也没说了,手中紧握着那块糖,心里暗暗地定下决心了。从此再也不和同学打架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有时候,在别人做错的时候不一定是用批评和责骂才能让他悔过,改过。恰当地给予他指引,往往会胜于用傲漫地指责的枪林弹雨要有用得多。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谁都难免会犯错,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谅解,需要的是包容。过分的指责与责骂,常会令我们感到无地自容,因此还会激怒我们犯下一个更大的错。而当我们在犯错的时候,别人给予我们包容与理解,我们会感到的温馨,自尊心也得到了体谅,自尊心不容我们再去犯错了。

  换个角度,学会包容吧。对你身边的所有朋友、亲人,身边所有的人,在他们儿错误的时候,请多给予他们一些包容,多一些谅解。

  世界将会因为有宽容在而和谐、美好与和平……

包容的作文 篇3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要生产矛盾。化解矛盾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要学会包容。包容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格。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日无之,何时无之,如果度量是宽宏,处处能容,事事能看破,自当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因此,包容是一种大度。

  度量对于自己,是一种品格。唐朝韩愈,他在中年时参加三次科举考试都被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容自己;于是就在第四次科举考试中,经过他一次又一次的包容自己的情况下中举了。这就是一种度量,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如果我们有韩愈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

  度量对于别人,是一种尊重。那天,一个同学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被老师发现后并且批评了,于是那个同学就与老师争吵了起来。虽然老师当时听到的话很生气,但他依旧把这口气咽了下去并且下课后还找那个同学谈了一些心里话,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大度。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即使是有错误的人,在人格上和大家也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应怀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帮助他,才能真正体现包容的精神,度量的价值。

  度量对于德者,是一种大度。班主任每当在班里缺个什么卫生工具时,如果临没有班费,班主任宁愿用自己的钱去买也不临时向同学们索要钱财。这就是德者的度量,他们宁愿在财力上有一点损失,也不索要学生之财,确是厚德大度之举。

  因此,包容是一种大度!为何不让我们去学会包容自己,包容别人,包容大千世界呢?

包容的作文 篇4

  包容听起来像“大爷,再宽容几天吧”的宽容,又像“写得不好,多多包涵”的包涵,但是都不是的。我觉得包容有两种,一种是帮小孩擦掉鞋子上的泥巴,并在他下一脚又踩在牛粪堆里温柔地叹息,这种是妥协。另一种是进攻性的,把别人家小孩的头拢到胸上。

  我要说进攻性的。以前,中国只接受一些外国进贡的东西,比如凉快枕头,可以控制做梦的草,但并不接受外国的生活方式,直到赵武灵王―――他让中国男人都穿上了裤子。从远古时代以来,男人们都穿两边露大腿的“裳”。后来,这种旗袍裙又改成A字裙,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想到穿内裤,所以他们为了防止走光,走路都走的是小碎步,坐的时候,也要仔细整理。年轻的赵武灵王看到他的大臣们这副样子宣布:“我要胡服。”

  胡服就像“射雕”中完颜洪烈一样拖着几根动物尾巴,而且是穿窄脚裤的。

  众臣都惊骇且不同意,但是赵武灵王一点儿也不退缩,颁布了“胡服令”:要求所有在皇宫里走动,或者在官府当官的人,都必须穿着胡人的衣裳。当时的官员很愤怒地被迫穿上短短的上衣和宽裆窄脚的裤子。赵武灵王戴着有两条貂鼠尾巴垂在胸前的胡冠,文武百官则在冠上插根鸟毛。老百姓也流行在头上包一块头巾。

  这次史称“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强大起来,士兵们穿上胡人的靴子之后,跑步不怕掉鞋子了;骑马的时候穿裤子,也不怕走光了,这使他们在对敌国的一战中大获全胜。

  俄国的彼得大帝是个留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历史老师说他枕头下面都放着三角板。他回国以后,看到满街都是留大胡子的俄国人。俄国人觉得大胡子好看,而欧洲其他文明国度觉得大胡子粗野。彼得大帝就下令,俄国男人都必须剃掉胡子,这样出国的时候,不仔细瞧,就觉得他只是欧洲人罢了。

  命令公布之后,凡是留胡子的,必须交“胡子款”,交了一百块钱就可以得到一个徽章,表示“胡子款已罚”。普希金赞扬这个跟乔丹一样高的强人说:“彼得一世时代俄罗斯进入了欧洲,宛如新船下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别处的优点拿过来就是好包容,把别人的缺点留下来就是坏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