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作文(2)

时间:2021-08-31

关于包容的作文5

  是的,我赞同先生的观点,我以为:文章无法!

  武功境界讲究以有法为无法,以有限为无限;书法之最上乘也是不拘章法,听由心灵之挥洒。文章区别于武功、书法,又与武功、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之最高境界也是无法。

  从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有法将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极有可能造就一批毫无人气、灵气的书呆子。学生阶段本是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如果让我们整日牢牢记住文法,记住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那么,如溪流般的学生思维将会被遏制,长此以往,极可能使鲜活的溪流变成一潭死水。如果每个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凤头、猪肚、豹尾,请问,老师们,你们能不厌烦吗?

  文章有法,不仅仅限于作文的有法。它的实质,是限制个性,是指令我们顾头、顾尾、顾中间,按理想化的程式来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我说,文章有法可能会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负面的影响。

  更重要的,从文化的丰富多姿、文章的千变万化来讲,文章有法也是不可取的。试想一下,如果古代诗坛的诗人全是杜甫的风格,将会怎样?那无论我们高兴不高兴,都要沉郁顿挫一番了。这显然是不行的。杜甫有杜甫的写法,其他人有其他人的写法。李白有李白的写法。同写长江,我们可以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可以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便是文章写法的多姿,这便是文化的多姿,这便是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多姿!

关于包容的作文6

  包容又称宽容,大度等,所以包容即是宽恕能容人,宽恕过错,容纳过错,包容,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

  人生在世,要学会能包容自己。这即是说,在遇事时,不能钻牛角尖;在自己犯错时,不过于去责备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不去计较得失……能够包容自己的人,往往都十分的积极乐观。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包容自己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心理行为。他说自己经常遇见一些这样的患者:不断懊悔,不住责骂自己。他们便不会包容自己。包容自己,可以甩掉一些心灵的包袱,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但是,这并不等于纵容自己的过失,而是处理它们的一种健康的心态。

  作为人,是始终在与社会接触着的。这时,包容自己是不够的,更要去包容他人。如林则徐所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雨果亦曾言道:“最高贵的复仇是包容。”由此可见,包容他人是化解矛盾的最好良方啊

  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指袖而去。此时韩琦一把拉着他的手,劝他再商量商量。范见此时韩琦满面和气,怒气顿消。

  试想,如果韩琦此时,拂袖而走,甚至恶语相向,那就没有后来议事的成功了,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友谊。韩琦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包容他人的益处。

  无独有偶。当年在林肯从政时,有不少的政敌,他们经常与林肯作对,甚至当众指责,以至于每每使他下不了台。而林肯却包容他们,终化敌为友。

  林肯的做法,正如《孙子兵法》中说的那样,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做需要勇气,更需要一颗包容万物的心。

  包容是心境,学会包容的人才能拥有迈向成功的钥匙,学会包容吧,你也能获得心灵的休憩。

关于包容的作文7

  我和孙琬皓住在一个小区,上学放学我们都一起接送。我们的关系一直非常平淡。可是有一天,孙琬皓在放学时向我妈妈告状,于是我们俩渐渐疏远,最终还成了“敌人”。

  终于,有一天,发生在外教课上的事情让我拾回了“丢失”的友谊,终于使我和她重归于好。

  那天外教课上,“丁玲丁玲”铃铛声传进教室,下课了!我正准备写作业(这是我们外教课的课间),突然,杨宋楷拿着一片面包给我,说:“这片面包是孙琬皓给你的。”我感到非常意外:这还是那个平常和我吵来吵去甚至打来打去的孙琬皓吗?还是那个总是向我妈告状的孙琬皓么?她今天怎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主动给我面包吃了?是不是又想向我妈告状啊!

  当我写完作业,准备在一个空房间里玩“弹弹球”的游戏时,孙琬皓亲自拿着一根香肠,推开门,轻轻走到我身边,径直把香肠塞进我的口袋里……当时,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不由自主的想和她道歉:我总是会和她吵架,而且谁也不让谁,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此时此刻,外面的天空已经变成深蓝色,月亮仿佛在向我微笑,星星好像在向我眨眼。我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天,这件令人难忘的事情。我感谢她,让我懂得了包容。

  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包容可以解决很多事,避免和别人争吵;同样的,学会包容也能得到很多朋友,能赢得友谊。

关于包容的作文8

  包容听起来像“大爷,再宽容几天吧”的宽容,又像“写得不好,多多包涵”的包涵,但是都不是的。我觉得包容有两种,一种是帮小孩擦掉鞋子上的泥巴,并在他下一脚又踩在牛粪堆里温柔地叹息,这种是妥协。另一种是进攻性的,把别人家小孩的头拢到胸上。

  我要说进攻性的。以前,中国只接受一些外国进贡的东西,比如凉快枕头,可以控制做梦的草,但并不接受外国的生活方式,直到赵武灵王―――他让中国男人都穿上了裤子。从远古时代以来,男人们都穿两边露大腿的“裳”。后来,这种旗袍裙又改成A字裙,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想到穿内裤,所以他们为了防止走光,走路都走的是小碎步,坐的时候,也要仔细整理。年轻的赵武灵王看到他的大臣们这副样子宣布:“我要胡服。”

  胡服就像“射雕”中完颜洪烈一样拖着几根动物尾巴,而且是穿窄脚裤的。

  众臣都惊骇且不同意,但是赵武灵王一点儿也不退缩,颁布了“胡服令”:要求所有在皇宫里走动,或者在官府当官的人,都必须穿着胡人的衣裳。当时的官员很愤怒地被迫穿上短短的上衣和宽裆窄脚的裤子。赵武灵王戴着有两条貂鼠尾巴垂在胸前的胡冠,文武百官则在冠上插根鸟毛。老百姓也流行在头上包一块头巾。

  这次史称“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强大起来,士兵们穿上胡人的靴子之后,跑步不怕掉鞋子了;骑马的时候穿裤子,也不怕走光了,这使他们在对敌国的一战中大获全胜。

  俄国的彼得大帝是个留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历史老师说他枕头下面都放着三角板。他回国以后,看到满街都是留大胡子的俄国人。俄国人觉得大胡子好看,而欧洲其他文明国度觉得大胡子粗野。彼得大帝就下令,俄国男人都必须剃掉胡子,这样出国的时候,不仔细瞧,就觉得他只是欧洲人罢了。

  命令公布之后,凡是留胡子的,必须交“胡子款”,交了一百块钱就可以得到一个徽章,表示“胡子款已罚”。普希金赞扬这个跟乔丹一样高的强人说:“彼得一世时代俄罗斯进入了欧洲,宛如新船下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别处的优点拿过来就是好包容,把别人的缺点留下来就是坏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