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的优秀作文(4)

时间:2021-08-31

  【篇四:滴水之恩】

  《朱子家训》中说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今天我要说的却是“滴水之恩,滴水相报”。

  倘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受人涌泉之恩怎么办?难道你能把自己变成太平洋?

  人生,就是不断的施与受,施恩不望报,受恩永不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凡事必须有个度。

  常常见到,有人给过别人一点微不足道的好处,就天天挂在嘴上,“你记得我请你吃过一顿饭吗?”“你记得我的电话是最早给你的吗?”他实在记得自己那几滴水,比农夫山泉还贵。

  也有忠厚人,受过恩惠便刻骨铭心“当初如果不是他。”所以甘心拿出全部来回报。只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通常只记得帮助过我们的人,却疏忽了我们的家人--若说恩情,没有人比他们更大。

  施与受,像借贷关系,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多少,还多少,这是民间的借贷关系,国家和人情都允许收利息,可是该给多少,事先并没有白纸黑字。总之,这借贷关系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

  收到一份礼,回他一声谢;收到一点帮助,回他一点帮助。当我们被帮助时,只需要在他需要时,付出一点自己的帮助。

  【篇五:滴水之恩】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中华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题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熟知的话,自己问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每天早起晚归,忙忙碌碌,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我觉得不应该忘记了我们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美德,我觉得每个人都应当在内心深处唤醒那沉睡已久的美德。

  说到底美德又是什么呢?美德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美德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美德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美德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再看当今社会,多少缺少美德的事屡屡发生。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老夫妇邀他共度圣诞节,遭到推辞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信。美德在人的心中已经渐渐淡化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不希望美德在人的内心深处彻底消失,我希望大家重拾美德。

  我们也不应只看到那些不好的,很多好的例子也随处可见: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费,很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虽然这位女士已忘了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捐款,却也愤慨在他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于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