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2021-08-3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共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蘸水(zhàn) 附和(hè) 阔绰(chuò) 腼腆(diǎn)

  B.间或(jiàn) 胚子(pēi) 踹一脚(chuài) 避讳(huì)

  C.啐骂(cuì) 不省人事(xǐng) 星宿(xiù) 作揖(yī)

  D.侥幸(jiǎo) 带挈(qiè) 恐吓(hè) 魁梧(kuí)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栩栩如生 无精打彩 官运享通 不屑置辨

  津津有味 唯唯连声 平起平坐 五彩斑澜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和《窗》四篇小说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B.《口技》是一篇笔记小说,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C.《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D.《孔乙己》侧重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侧重写人物的语言,《窗》主要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4.填空。(5分)

  (1)《孔乙己》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范进中举》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

  (3)林嗣环的《口技》中有对口技表演者表演失火场面时同时发出许多声音的描写,这几句是: 。

  5.名著阅读。(4分)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甲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甲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甲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文中的“甲”为《水浒传》中的 (人名)。在原著中,下面事件与该人物无关的是: (只填序号)

  ①大闹飞云浦 ②沂岭杀四虎 ③血溅鸳鸯楼

  ④夜走蜈蚣岭 ⑤倒拔垂杨柳

  6.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听写大赛”也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的宫殿,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8分)

  活动一:拆汉字,析内涵。请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进行解析。(4分)

  示例:您——心上有你。表示尊敬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贪——今天的宝贝。表示如果把眼前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会走向贪婪的深渊。

  备选汉字:腐、从、相、闷。

  活动二:辨汉字,知故事。下列汉字都曾与一个故事有关,你知道吗?请选择其中之一,把与之相关的故事简要概述一下。(4分)

  字例:阔、绿、敲

第二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1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7.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表明了什么?(3分)

  8.文段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 描写,各句的作用是:

  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 ;

  ②句“青白脸色”表明 ;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 ;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 。 (4分)

  9.阅读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说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2分)

  10.众人“哄笑”,个个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奇 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是汗,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夫说:“我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