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父亲的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亲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亲的作文1

  我不喜欢我的父亲,这是鲜为人知的。与其说是他太烦人,还不如说是我的叛逆造成的。但他是过来人。

  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多数会与父母争吵,甚至是嫌弃自己的父母。我也与父母争吵了不下十多次。越是看他们如此愚笨,就越反感父母。殊不知,这便是忘恩负义、不知好歹。

  我的父亲是个固执的人,他认准了自己的观念,就死死地认定了,怎么也不信别人的,还与别人争吵。比如有一次,学校里要求阅读《城南旧事》这篇文章。我在睡前还和母亲谈起作者,林海音。可正在这时,父亲竟说作者是那什么郑渊洁,倒是说我错了。我气愤之余,将书拿来,让他看看到底是谁,可他又说自己是对的,是林海音。我嗔怪他,他却死活不承认自己的过失,总之是顽固得要死。此外,他好似又是一个爱吹嘘自己的人。他总是提起,以前的自己是如何的聪明,成绩比谁都好,还总是得到奖状,电学知识比谁了解的都多。但到最后还是一个工人,原因是说什么自己最后厌学了,自暴自弃。再就是,他很懒惰。家中的家务事他从来不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

  说起来,我父亲并不是真的不管我的学业。每次周考数学没达上他的标准,他是绝对会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地抽。那次吃饭时,家里仅买了包菜、莴苣炒着吃,再来一锅肉片冬瓜汤,就算是荤了。父亲对这些菜一点也不感兴趣,他只爱吃大荤的。他不情愿地吃,还一边弄点辣酱调味,又一边对我说,自是年轻不努力,才吃不到好饭好菜。以前父亲上初一时,每次都得全校第一,可据说后来父母太过无理,他开始叛逆,再也不学习,彻底地厌学了。祖父祖母当初看他有一天晚上没写作业,没有当晚责怪他,却非到半夜把他从床上拖下来打。为此,他特别憎恶自己的父母,誓永不再学习……而现在,他又将希望落在了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够过上个好日子。

  他是个过来人,所以自然知道人生的道路是如此坎坷,而走不好就会迷失在一望无际的山谷中。必然,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我是一定要走好这一条路的。

  过来人,三杯黄酒下肚无话愁,追梦,懵懂人生;岁月酌不完的酒,叹息,惋惜人生。

父亲的作文2

  我一直很自卑,因为我觉得自己家庭不富裕,我没有个有本事的爸。

  在别人眼里,父亲是个勤劳细心会搞生产的人;但在我心中,我曾一度认为父亲是个情感麻木的人,他不会关心我。但是……

  今年暑假我到父亲工作的工地上生活了半个月,这个暑假异常炎热,但父亲每天都会在烈日下去捡塑料瓶。开始我竟然聪明地认为父亲没出息,后来我就后悔了,我为我的想法而感到耻辱。

  那天十分闷热,星月都躲在密云中了。父亲带着我去卖塑料瓶,他在木棒两边各拴上几大袋装着塑料瓶的尼龙口袋。然后挑住废品站,我在后面推着自行车,父亲肩上的东西虽不重,但还是压得他弯着腰,那腰如一张粗糙的弓,弯得圆圆的。我不敢上前去帮他一把,因为我清高的以为自己不能在大街上挑着“垃圾”,我隔着父亲远远的,生怕别人把我与他联系起来。

  卖掉废品之后,父亲去买了两支雪糕,递给我一支,自己开心地吃了起来,我顿时觉得他好似一个孩子。后来,父亲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去菜市场买菜,只说了句要加餐。

  我坐在后面,望着父亲的背。父亲仍躬着腰,像老北京那时的人力车夫,吃力地蹬着踏板。我第一次近近的观察着父亲,他的两肩深深地陷到肉里了,似乎被削去了;后背上的肋骨一根根的凸了出来,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感觉里面沟壑纵横,如被洪水冲击过的黄土;父亲的根根白发在这黑夜里显得刺眼,我的心一阵绞痛,眼睛也湿润了,但我强忍着,我不能让父亲知道。我找理由说爸,我坐着不舒服,我下来吧。父亲轻轻嗯了声,也从车上下来了,推着自行车,同我一起默默地行走着。我眼睛再一次湿润了,在朦胧的泪花中,我似乎看到了……

  小学时,那天刚开学,就下起了大雪,雪越下越紧,不一会儿就掩盖了大地上的一切。我冻的咄咄嗦嗦的,这时父亲来了,背着火盆,为我送来了温馨,也送来了班上唯一一个火盆。我似乎明白了,父亲是爱我的,比别的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不会表达,他只会做。

  那天回去后,我在外面大哭了一场,为了父亲,为了自己。

  父亲永远是我身后的一座山,一座让我爱的山,一座沉默不语而又实实在在的山。现在我明白了,长大了,我也要做父亲的大山、父亲的依靠。

父亲的作文3

  坚挺的鼻子,一副金边框眼镜,显出文人模样,含蓄得很,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个胖子,但肥大肚子里装着的是满腹经纶和对我浓浓的爱。

  父亲一大爱好就是看他的终生偶像——毛主席的书籍或电视剧。凡是关于毛主席的电视剧或书籍都要翻来覆去看上不下五遍。对《长征》更是情有独钟。父亲每看到精彩之处,都会两眼放光,那光里有对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也有红军抢渡铁索桥的紧张……最让我有深刻记忆的是父亲给我讲的一个发生在长征中的小故事《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红军小兰把自己的干粮丢了,但她为不让战友发现,拔了许多野草塞入挎包。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大家知道了真相,都自愿分了一点干粮让小兰感受到家的温暖。故事小,内涵大,我也要像小兰一样做一个不怕苦、坚强、无私的人!

  父亲“文武双全”,不但用故事升华我,还美食馈赠我!

  父亲喜欢给我做螺,一盘香喷喷的炒螺出锅后,父亲似是有意识地等我,手里捏着一只螺,也不着急往嘴里放。只是用筷子慢慢地将最外壳的黑壳掀开,抿口酒后再拿牙签挑壳里的螺肉。父亲是故意放慢速度的,慢吞吞似拖着不肯交卷的孩子,端坐在那里,时不时给我夹一筷子,眼瞅着我面前堆起的螺壳渐渐高了起来,才肯继续吃。每每盘中螺剩下约莫三分之一时,父亲便不吃了,把螺全部拨到我这个方向,接着开始小口小抿酒。那时父亲目光最为绵长深厚,静静地安于那方,似古井无澜却有几分阳光明媚温情在里头,融融的,暖暖的,不同于似水的柔情,更多的是如山般的厚重。

  在家中,我的东西一直都是最好的。从睡觉时高度适中的枕头到桌上摆着的一个个苹果,从冬天穿着的棉拖鞋,到夏天戴的驱蚊手环,父亲总是无条件宠着我,却总是嘴硬不肯承认这一切。不肯承认枕头的枕芯是他买来换的,不肯承认苹果是他削的,不肯承认棉拖鞋是他请奶奶缝的……不肯承认他对我所有无条件的爱。

  我的父亲,用他博大而无私的胸怀庇护他不懂事的女儿,用宽广而仁厚的心灵陪伴一个孩子的成长,用他渊博而深意的知识教导迷茫的我走向人生正轨。从不羡慕麦家儿子有一个慈爱耐心的爸爸,因为我也有个毫不逊色的父亲,愿以后日子里,父爱常相伴,父言启女心,父行传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