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师节作文900字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感恩教师节作文900字锦集八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恩教师节作文900字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教师节作文900字 篇1

  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有活泼的金鱼,挺拔的大树,贪玩的同学和亲爱的老师,他们都值得我珍惜、回忆;但我觉得最应该珍惜和回忆的是老师对我的恩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班主任:林老师。

  林老师个子不高,也不算很漂亮,但是最突出的是她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她的性格和脾气都很好,既温柔又善良,从不打骂学生,所以很受学生的爱戴。记得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要出黑板报,由于时间紧迫,我来不及收集资料,我们就只好用脑子想资料,可脑子怎么想出资料呢?但我们又不敢告诉老师,生怕被老师骂。半个小时过去了,其它班级的黑板报都已经完成了,可我们班的黑板报却空白一片,我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这时候碰巧林老师来了,看到这样的情形,不但没有骂我们,还千方百计的帮我们找资料。不一会儿,资料就收集齐了,我们十分感谢林老师,因为她教会了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保护了我们弱小的心灵。

  其实这件事还不足以表达老师对我们的恩情,老师不仅帮了我们的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林老师会帮我渡过难关,耐心地教给我知识,当我和同学产生误会而纠纷的时候,她会慢慢地开导我,教会了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林老师还是一个有一颗体贴之心的人。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们去看电影,但可惜的是我生病了。我在家郁闷地踱步,心想:这么好看的电影,不去真是太可惜了!忽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带病偷上学。虽然我正在发高烧,但我却迷迷糊糊坚持上学校,半路上,我几乎每走一步都要休息,脑里有很强烈的眩晕感,当我气喘吁吁地走进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人去楼空,我失望极了,像一只无助的小鸟被打伤了翅膀,只能坐在石板上等待“鸟”群回来。

  一个小时后,“鸟”群就回来了,他们有说有笑的,根本就没有注意我这只受伤的鸟儿,只有跟在队伍后面细心的林老师发现了我,她俯下身来,她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并关心地问我:“孩子,你今天生病了,为什么还要来学校呢?”我眼眶一热,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林老师听了,马上从衣袋里拿了十块钱出来,放在我手里,说:“这是影票钱,现在退给你,等你的身体完全康复了,老师再免费请你看一场电影,好吗?”我一听,高兴地点点头,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现在虽然已经不是林老师教我了,但她对我的恩情我会永远铭记不忘,怎么抹也抹不掉,我记得有人说过,孩子是天使,而老师是守护孩子纯洁心灵的守护者,我会永远记住这些守护者的,希望天下的园丁都过得幸福、快乐!

感恩教师节作文900字 篇2

  9月1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农村的孩子”。这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崇高与光荣、复兴与图腾的日子。每年的今时今日,媒体洋溢着祝福与赞美,舆论承载满尊重和感恩。教师的生存语境被集束性观照,教师的道德操行被神圣化标点。是的,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和传扬的群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柏林格说:1520年以来,全世界只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哲学教授姚国华言:中国20世纪所有的骄傲,都归结到中国能够在最绝望的时候,有很少的一些中国人,他们居然能够办起几所大学或准大学,支撑起整个民族的文化。

  “那么几家机构”、“那么一些人”……那些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丰盈的希望的“人”,我们真心关注过他们的快乐吗?20xx年我们教师节的主题是“光荣的人民教师”,20xx年是“爱与责任”,今年是“为了农村的孩子”。这已经是中国的第22个教师节了,当我们在节日对他们讲“光荣、责任、奉献”的时候,他们的人本主义快乐却成了一直被赊欠的帐单,我们应该还记得那项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80%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一半以上的教师有眼病和咽喉疾病……是的,那个教我们写名字、带我们识数字的老师,他不是道德工具教化机器啊,首先他是一个“人”,遗憾的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传统一直将教师角色的社会认同“神圣化、悲情化、妖魔化”着:所谓“天地君亲师”,教师在知识、智慧、人格上被抽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接着我们用蜡烛、春蚕,眼泪、疾病给了教师群体悲情主义的文化匡定;于是老师的错误是动辄得咎的、是不可原谅的,一个人的过失都足以让整个群体蒙羞……在这样一种宏大的社会语境下,老师,你真的快乐吗?

  祝福老师、感念师恩,就请首先还原教师的“人”的对等身份吧。快乐与尊重,不是非要以贫困、坚守、挣扎、超负荷为成本。在新近“取消教师终身制”的寓言里,我们一边以市场化、功利化、甚或官僚化的管理法则竭力把教师还原为市场“打工者”,另一方面又要以高尚化、美学化的道德法则要求他们在新课改的号角里抛开名次俗念关注学生的自由发展,那么教师的身份定位到底是什么?教师既要是学科专家,又要是心理医生,还要是道德楷模,但另一方面,他们“全面自由成长”的空间日益狭仄,“期望值”和“给予值”之间的落差成了现行的制度设计一直填不平的忧伤。

  今天,是谁的节日?是每一位教师的节日。但在林立的表彰会和飞舞的镁光灯里,节日的基层意义似乎还停留在标语横幅上,或者仅是献出生命、牺牲健康、有突出贡献的小众教师的节日。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却甘愿在大山里送走一茬茬学生;他们可能一生都没能培育过北大清华生,却在民工子弟学校挥洒青春;他们可能买一件衣服都会犹豫半晌,却把微薄的薪水挤出来救济贫困生;他们也许还对环境、待遇发点小牢骚,对应试教育“愤青”过,却依然与中国教育生死与共荣辱共存——“他们”,也是最本色最可爱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