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700字

时间:2021-08-31

【热门】春节的作文700字汇总十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作文700字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作文700字 篇1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对于众多孩子来说,春节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以庆祝他们的喜庆节曰。但对于我来说,春节没有这么好,春节的到来,却不能给我带来喜悦。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每当春节早上我一醒来,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压岁钱,能有好多的点心吃,那该有多好呀!每当想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无情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诫自己:别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穷人家的孩子,然后,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别家孩子们欢乐的笑脸。 又是一阵清脆的爆竹声,把我从往事中拉了回来。是啊,我该起床了,尽管得不到父母的压岁钱,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点心,可床还是得起的。 我以极快的速度梳洗完毕,当我跨出房门时,厅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没错!那是我爸妈摆放出来的点心,没错的!当我想到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崭新的50元人民币,带着无限关爱说:“丽,新年快乐,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拿好,别丢了!”我顿时惊呆了。问道:“妈,我们家庭状况不好,拿压岁钱干啥?”妈笑了笑:“傻孩子,改革开放这么久了,我家状况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妈对不起你,但是以后,不用再受穷了,你就放心拿着好了。”“那边还有点心,多吃点。”我一蹦一跳,跑到点心前,抓了一大把,开心地吃了个痛快。 我靠着门边,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捏着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再望着不远处那群孩子打闹的情景,听着大人们说着“新年发财”的祝语,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心中不觉畅快无比! 简评:本文与《难过的春节》有同工异曲之妙。也是从反面的角度来构思,但又有些许变化。前面的是写叔叔的祸事对一家人的打击。而本文则是通过“我”过去与现在过春节的截然相反情形之对比,揭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亦揭示了写话题作文,不仅可以在某个点上选择题材来写,还可以在线上纵向铺开,写出纵向故事的发展变化,也更易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春节的作文700字 篇2

  1973年的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当时家里已没有粮食。天还没亮,父母就把我们兄弟姐妹叫醒。父亲领着我们上山挖蕨根,因担心被村民看见,便起得特别早。我们懵懵懂懂地走在父母后面,刚到村口,竟意外地碰到一位邻居。他问我们干啥去,父亲有点慌乱,想撒谎又不会,想实说又难以启齿。还是母亲应了一句:“我们去挖点土,开春了,麦子还没点哩。”邻居看见我们扛着锄头,背着竹篓,有点疑惑,但没再吱声就走了。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灯火通明,小孩子们还放起了鞭炮,我们这才悄悄地下山。一到家门口,父母和我们全惊呆了:门口放着一篮鱼、肉、米和鸡蛋等食品。父母怔怔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打开门,让我们进去。父母去找到早上碰到的那位邻居问:“篮子里的年货是谁送的?”邻居回答说:“不知道。”父母又挨家挨户去问,可谁也不承认送了东西。

  当晚,父母仍旧让我们吃挖回来的苦菜和蕨根。我们那时还小,怎么也想不通,边吃边流泪。父母看着我们,一言不发。

  那晚,父母没有动筷子。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来,父亲就把家里惟一的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杀了,炖好后,用小碗分了二十份。分完,母亲要我们挨家挨户去送。我们有点不情愿,父亲说:“去吧,孩子们。送完,我们回来吃篮子里的好东西。”

  父亲这么一说,我们便分头去送了。我们每人捧着一碗香喷喷的鸡汤,实在忍不住馋时,便用手指头在汤里一蘸,然后吮着指尖,感到十分鲜香。

  村子里除了我家,还有二十户人家,我们全送到了,没有一户人家因为我们送的鸡汤少而拒绝。回来后,我看见沉默了一整晚的父母开始说起话来。父亲在灶边烧火,母亲把我们前晚没有吃完的蕨和从篮子里割下来的一点肉炒了一大碗,还煮了鱼头汤和米饭。我们兄弟姐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村民们端着碗陆续来到我家,他们夹了一点蕨后放下一块鱼或一块肉,然后笑着边吃边走开了。村民们全走了,一大碗蕨没有了,留下来三碗满满的鱼肉。我们欢快地吃着、叫着、跳着,可父亲却流出了眼泪……

  那贫穷年代的爱,大写而质朴。那年的春节,我至今历历在目,温馨而清晰,犹如家乡的井水,滋润着以后的日子,让我永远记住对苦难生活的深深感恩。

春节的作文700字 篇3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