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7

  1、说教材

  《它的名字叫莲》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实验修订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7单元“读课文摘录词句”的第2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写了历代为文人雅士所赞美的莲。课文一开始以四则围绕莲的谜语展开,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第6节主要以优美的语句描绘了莲的美。第7-9小节介绍了莲的其它部分,使学生对莲有更多的了解。

2、说学情

  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识字能力已经比较成熟,能在生活中、阅读中自主、有效地识字。另外,他们已经能阅读较多且较长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也有了一些阅读技巧,已较能读懂、读好,如何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会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还需继续在平时教学中指导、渗透。

3、说教学目标

  本着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定位,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见教学目标)。因为本课中四字组成的好词语较多,优美的语句也比比皆是,我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即“读课文摘录词句”,教学中帮助学生如何摘录这些好词好句,并积累内化。另外,本文知识性也较强,进行交流拓展,让学生更加了解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时间是2课时,所以,进行教学时内容相对可以安排得更加丰富,训练更加到位一些。

  我紧紧围绕识字和阅读展开教学,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会、感悟。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在多法品读中有所理解与感悟。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

  课文主要以抒情为主,为了营造一个优美抒情的课堂氛围,我的课堂用语也力求优美、丰富。我还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采取多种教学,创设生动情境,营造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每时每刻都主动投入在学习活动中。

5、说学法

  二期课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6、说实施

  我把本文分为了三个部分实施教学,首先是一开始的四则谜语,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在上本课前几天就在班级中进行了为期几天的猜谜活动,学生一能在比喻、拟人、压韵等手法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和趣,二又为本课顺利有效地实施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对第6小节的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学,感受莲的美,积累好词好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让学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从学生喜欢的句子出发随机学习课文句子。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朗读中多角度体验文本,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最后,第7-9小节的学习侧重在莲的知识的拓展方面,让学生多了解莲的特点、习性等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说课稿 篇8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某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云南的歌会》,我将从教材地位,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第一:教材地位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了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的五篇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三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分析能力相对提高,同时初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特定地区的民风民俗了解不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以上特点,我把学习目标设计为:

第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的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2、通过讨论,朗读,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本色生命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第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尝试教学法授课,通过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想文章的内容,尝试猜想有利于读思结合,使阅读插上联想,想象的翅膀,提高阅读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针对目标一,学生的学法是圈点法,速读课文的同时,圈画出歌会的形式。我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云南美》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云南歌会场面,使学生了解到云南歌会的一些形式。

  针对目标二,学生的学法是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在反复的诵读中,归纳总结出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我的教法是朗读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针对目标三:学生的学法是讨论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本色生命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阅历。我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安塞腰鼓》为学生创设情景,进一步领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第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云南美》。然后声情并茂的介绍:云南地势雄奇险峻,自然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特殊的民俗,比如,泼水节,歌会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去了解一下云南的民风民俗。

  设计目的:播放视频,再现云南歌会的场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出示目标: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的形式及特点

  2、通过讨论,朗读,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色生命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三、练习设计: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迤西 蹲踞 情歌酬和 凹处 譬喻

  柞木林 花冠 土坎 箍桶

  2、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 ,原名 ,评价 。

  3、思考题:看到题目《云南的歌会》你能不能试着猜想或是推测一下文章的内容,作者会写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主题?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同学们的猜想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在尝试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度课文,揣摩一下作者是怎样构思文章的?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通读,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比较一下自己与作者的哪些构思是吻合的,哪些构思是自己想到的,是否具有可行性,哪些构思是自己没想到的,它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由此确立出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概括作者描写的云南歌会的形式及其特点,人物的特点及文章的主题。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尝试猜想课文内容,尝试猜想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计文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尝试猜想的内容与文本的内容形成比较,学生会自然而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文章,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有疑而问,思考更加深入。总之,尝试猜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整体感知

  (一)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概括它们的内容及其特点。

  学生带着问题用圈点法,抓住文章中的提示性信息,默读课文,讨论答案。由于概括内容的方法,初三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让他们在比较中提炼出最简洁的答案,并叙述一下概括的方法及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一部分(第1--3段):山野对歌

  第二部分(第4段):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第5段):春寨传歌

五、局部赏析:

  1、精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圈点法,圈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并通过诵读品味,反复朗读有关人物描写的语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从而分析出人物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分析人物的方法来分析人物性格,,学生归纳不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句子适当加以引导,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描写方法,修饰词的运用,叠词的运用等方法进行分析。

  在分析环境描写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时,教师可以点拨环境描写都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吗?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后,发现第三段有大段的环境描写,自然而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三段为什么用大段的环境描写,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有:学生运用圈点法,圈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并通过诵读品味,反复朗读品味出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作者想要强调的东西重点写,强调环境,环境起到什么作用呢?在教师的一再点拨下,有的同学能想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想要强调环境的作用,所以作者重点描写了环境。

  设计目的:通过圈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锻炼了他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落实了目标二,渗透了目标三。

六、拓展迁移: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经能理解到云南的歌会是自然地,淳朴的,有活力的,理解到正是这方自然的,淳朴的,有活力的水土养育了这方自然的,淳朴的,有活力的人,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种自然的,淳朴的,有活力的本色生命的艺术表现形式,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们会想到以前学过的课文《安塞腰鼓》,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等,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一些例子,增加学生的阅历。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泥土的芳香,感谢沈从文笔下的这些鲜活的生命,让我们重温生命那最初的律动,他本来跳动在我们的血液里,构建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开拓着我们的精神视野,我们一定要不断的传承下去,让它不断发扬光大。

  拓展迁移的环节是走出文本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完成目标三。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对课堂内容的猜想,并深入文本进行学习,探讨,你收获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和感触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尝试猜想,通过与作者的构思比较得出本节课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同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启发他们提出新问题,锻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2.【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3.【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4.【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5.【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6.【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7.【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8.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