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联网论文3000字(2)

时间:2021-08-31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只不过在中国是称作“传感网”,国际上则称为“物联网”。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以及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而运行特定的程序,达到远程控制或者实现物与物的直接通信。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对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进行定位和控制。

  物联网最重要的建立在传感器基础上,无论无线的还是传统的,重要的在于物理世界的信息收集。 所以,物联网的模型应该建立在传感器的新一代互联网上面,这个互联网要能够兼容不同的语意模型,即能够将连续的物理世界和离散的计算机处理联系起来。所以重要的是发展计算机系统和物理系统的统一建模理论。

  关于物联网的教学见解

  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我国各高校应加强对物联网教学的重视,加大对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应将物联网作为一个专业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培养高素质、具有综合能力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受到了各地的热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台了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均强调大规模、高产值,纷纷划拨大量土地,兴建大工程、大项目,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过热局面。这种缺少统一规划、重复建设、盲目竞争的状态只会造成产业的泡沫化,使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各省市还是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差异化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物联网产业,并与本地原有的产业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的协同放大效应。要发展壮大物联网产业,人才是关键。面对旺盛的需求,各高校应携手努力,共同推动物联网人才培养。物联网产业的涉及面极为宽广,而各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等学科均各有所长,因此物联网学科建设要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不应搞大而全、大一统;各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