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2)

时间:2021-08-31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风来了雨来了,下雪了,天寒了,这时候我就想起妈妈,尤其是变化的天气,就象是妈妈在遥远的地方向我呼唤。

  妈妈病了,是半身不随,几十来年一直将究着生活,慢慢的度过人生的日子,不见那种艰难的走动,没有什么,见了就不由不得人想大哭,大哭也罢,难过也罢,辛酸也罢,是改变不了母亲人生的现状的,儿女们在跟前时,上个厕所还罢了,儿女们不在身边了,免不了就会拉在裤子了上,尽管儿女们不嫌母脏,但母亲受的罪可想而知,这时候人就想哭,大声嚎哭,也许这样会让自己的心情好受一点。

  其实拉在裤子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把水,一洗就净了,我们长大,不就是屎尿让父母给洗净了,把我们从小洗大了,给父母洗又有什么呢,时而久之,给母亲洗也成了习惯,也不是什么事,回想起母亲的艰难,也是造就了我们这些儿女的孝顺和名声。

  最令人难过的是,母亲一个人在门口走动时,风来了,尘土飞扬,妈妈想往回走,好身体的人,不到十几秒就回到了家中,可母亲就是这十几秒的时间,得好长时间挪步,一个小时都走不到家中,头发吹乱,脸上染上了尘土,浑身不象样子,那种模样你一见,就会哭出声来,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生活儿女们还得拼搏,虽然我们还孝顺,但是失误总是很多,妈妈在岁月的日子,不知多少次成为尘土般的妈妈,我们一见不到几秒就把妈妈背回家了,可妈妈一个怎么也回不了家,风来了,吹的妈妈随时都能倒下,那儿有走前的力气呢?妈妈受罪了。

  妈妈病了,妈妈知道不锻炼身体可能更糟,知道病魔不但会给自己带来负担,而且会给儿女们增添累赘,所以母亲天天坚持锻炼,妈妈顽强的毅力,还真的一天比一天精神好,风和日丽的时候,就是妈妈享福的`日子,走快点走慢点,都无所谓,随时还可以和熟人说说话,但是苍天总不会今天天风和日丽,,没有变化。

  有时候儿女们出门时,天好好的,就是这种天气,儿女们才疏忽了对母亲的照顾,雨来了,若大一个院子,确是走不到家,尤其是暴雨来的时候,从暴雨来,到暴雨结束,一段很短的路径,母亲还没有走完,雨来了走不动,在走都挪不动一步,直到雨淋湿了全身,母亲哭了,泪水和暴雨融在了一块,当母亲述说这些经历时,母亲和我们都在失声的痛哭,不哭怎么由得了自己,哭一阵子,也就没有了什么负担。

  平常的生活中,母亲的记忆也好,也很健康,就是一个病,让母亲失去了自由,提起了病,心就难过。雪天的日子,妈妈也出来走走,一般都是有人照看,有时候天看起来好好的,云来了,遮住了天,雪来了,而且很大,还在外面走动的母亲就受罪了,虽然母亲不会走多远,但是一步步的挪动,当走到家的时候,就成了雪人,有时候儿孙们会开玩笑,但是玩笑过后,还是让人难过。这就是我的妈妈经历的日子。

  妈妈病了,几十年来,和儿女们也过的很舒坦,虽然妈妈不能做什么活碌,但是在家看看门,来个人说个话,指挥还是可以的,一家过日子有艰难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日子,走过了风雨的磨难,也享受春风的和煦,和儿孙们的天伦之乐,多少痛苦的时候过去,我们也会获得很多快乐的笑声。

  艰难的日子,造就了我们孝顺的名声,给我们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名誉,回想起这些都让人流泪,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妈妈,而不是孝顺的名誉,孝顺的名誉给了我们,但是备受艰难的到是我的妈妈,名誉是什么呢?什么都不是,真正的意义还是妈妈能和我们相依为命,在艰难的岁月里,能相互听到笑声,看到对方的人生里程。

  雪来了加着雨,路很滑,想起妈妈给我说栽倒,不到几十步远的地方,就是到不了房子,妈妈喊我们,我们听不到声音,但是妈妈就不停的喊,当我们感到心慌不知是什么原因时,回家看到妈妈不知乍的爬回了家,人已成了泥人,随之伴随着的是母亲和儿女们的痛哭。这就是我妈妈人生老境的痛苦里程,妈妈真的受罪了,妈妈的艰难儿女们是无法感受到的,看到这些和想起这些眼前就是一片模糊,泪水遮住了眼帘。

  妈妈走了,也把艰难抛弃了,妈妈不想在害儿女们了,理解我们的妈妈选择了永远的离开我们,走了妈妈我们也掉了魂一般似的,兄弟姐妹,没有了凝聚的借口,不象过去,兄弟姐妹总是相会一起,虽然日子苦了一点,但苦的快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真的还降下纷纷的细雨,我和弟兄们去坟莹祭奠逝去的母亲,心中真不是滋味,妈妈在的日子,有着人生的痛苦,但也有人生的快乐。可这妈妈一走,没有了艰难的承受,但也没有了快乐的体验,心空了,留下的是不尽的思念。

  当我们跪在妈妈的坟前时,真的想大哭一场,妈妈我们给你来磕头了,妈妈,儿女不孝,清明我们来给你扫墓祭奠。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只他娶她时送的银镯子,已经被磨损的看不清花纹;老到他为她戴上银镯的手,已经变得颤抖。清明时节雨纷纷,让人想起那时的他和她。

  他年轻时,也是个皮相极好的小伙;她年轻时,也是隔壁村里爱漂亮又朴实的农家女。或许是一天,她背着背篓在清明的小雨中,偷采了烂在山中的白茶,在温泉边奢侈地用茶泡脚,遇见了他;或许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坟,却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总之,似乎是缘,两个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簪头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银镯子,稳稳地。

  亲戚邻里们说,她嫁得好。她是农家女,却真不会做菜做饭。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馒头,煮好豆浆,她便起来了。每年清明,她准会吃到她做的清明馍馍。听她讲晋文公,介什么推。他是文化人,也是爱读书的农村人。他是说过怎样做清明馍馍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听着,因为她知道,他会做给他吃。

  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儿女,他是严父,她是慈母。他做父亲可做得真好,儿女们还未入学,他便把他们抱在腿上,讲讲气壮山河的历史人物,长长的中华历史。那会儿农村,有哪家孩子受这般教育,他是前瞻远见式人物。每每过节,他也会应时节讲讲玉兔嫦娥,年兽,晋文公,介什么推的。他讲这些时一向严肃,板着脸,唔,他说敬畏文化和历史。她在儿女面前,不怒自威。但对村里的其他乡亲,他却热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难,他手一挥,便把他们的小半积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内心的善良、热忱以及执着。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紧肋裤腰带时,他再借钱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里的苦涩。在他心里,四周的邻里,均是骨肉至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与他有着同一个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并不完美。那时无油无盐的饭菜,她也会做,却无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灯下,等她的丈夫从大队下班回来。

  再后来他们的儿女长大了。

  他们给她买了电饭煲,她终于可以煮香白的米饭,虽然有时夹生。他们可以供养他们了,田里的农活在逐渐减少。她经常在午后,同他踱到后面的竹林打麻将,口中哼着老旧的歌。竹林里的邻里都是和他们差不多年岁的。一群老人颠三倒四地打牌,稀里糊涂地开心,一元两元的不谓输赢。

  更后来他们有了孙子,他和她在慢慢变老,他的执拗劲更厉害了。他接孙子放学,孙子今天的拼音还没掌握牢。那会儿教育开始现代化了,汉语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孙子往路中间一放,直到孙子把拼音念得滚瓜烂熟,他才用自行车把孙子载回家。她只是在听到糟老头的倔脾气后,想起了当年那些借走的钱。转眼间利息已经回来,黄二娘的鸡蛋,王五的鱼,张小子的桑葚……这次他所坚持的,说不定也是这因果的链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讲起清明寒食的来源,是为纪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给儿女孙儿们讲的语句,年年都讲,连她这个农村老妇都记得了。

  后来他们更老了。他开始经常伤风咳嗽,她倒还健康,时时照顾他。

  有一次他不知从哪里听来医生给他用的药不对,犟脾气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药。于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诉医生。医生赶至,责怪他生病还那么武断,居然不遵医嘱。他脸色铁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当他是一时犯倔脾气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记了怎样喝水,怎样咽饭,怎样穿衣。似乎一刹那,她把什么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认不得经常玩的麻将,甚至,有时,连他们的儿女也不认得了。但她唯一记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样、声音,熟悉而清楚。自从生了病,她变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里最好的医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着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医院守了几天,竟伤了风,但仍不忍离去。

  冥冥之中,他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她在儿女的劝说下,纵心里不舍,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养病。他说,好,明天来看你。

  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发,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车,他慢慢走近。夕阳很暖,他牵着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宁愿被火烧死,也抱着树不放,不离开母亲,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离开他们,不离开安谧的村庄,他们的家。

  又是清明,门口开花的的玉兰树因小雨变得疏落。空气里泥土开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人,渐渐远行。孙女要向他学做清明馍馍,她知道,或许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动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没学会呢。她,他和他们的子孙去给祖先上坟。雨一直不停,落在叶面,落在泥土上,汇成细流,和他们的光阴一同逝去。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要这么,长眠地下。她想,谁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来临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来临之后,他愿同她,静静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烟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