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3)

时间:2021-08-31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昨晚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境真实得如同现实,我似乎又回到了孩堤时代那段艰苦的岁月,母亲慈祥地爱着我们。马上就是清明节,我想念母亲了。

  小时候我不讲道理,也很捣蛋,经常惹母亲生气,那些过往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有一次,母亲要去出工挣工分,那时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还是集体生产队,因一件什么事情记得不是清楚了,我抱着她的腿硬是不让她去出工,当然为这事挨了狠狠的一顿打。还有一次,天下大雨,涨水了,我和几个小朋友便把山水引到路上,把整条路都全部冲坏了,父亲和母亲费了三天才把那小路给修好。记忆最深的是放牛,农村孩子三岁就开始放牛,一直放到初中毕业,初三毕业那年暑假,一直在家等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几个放牛的伙伴一起,把牛放到了人家的花生地里,最关键的还偷人家花生炒着吃,后来那花生地的主人追到家里告状,我知道做错了事,三天没敢回家。其实当时想,扯几棵花生吃算不了什么,后来母亲很生气地对我说,哪怕只是拿别人一点东西也算是“偷”,这是原则问题。

  母亲没有文化,她只能够歪歪斜斜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没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她只会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给我们说一些做人之道。她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和生产队里的人都处得非常融洽,大家都比较尊重她,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和任何人吵过架,甚至没有和大家红过脸。那时候还是集体生活,老家前面的土地全部种白菜和莲花白用来喂猪,母亲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她很少怨言,不是特别生气的话,她一般是不会发脾气的,当然也有发脾气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确实不听话的时候。

  母亲的一生非常辛苦,可以说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在集体的时候,物质非常贫乏,每年分的粮食一般情况过完年就没有了,靠挖野菜和蕨根渡过剩下的几个月,那可真叫“神仙难过二三月”,一到二三月就青黄不接了。在大集体时代,填饱肚子是大事,至于营养,那是一年都吃不上几回肉。说起吃肉,过年过节集体杀猪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一到过年,生产队里就杀一两头猪,用抓阉的方式,分给大家过年,运气好的抓到宝胁,运气不好的就会抓到猪头、猪颈圈等,一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每家能够分到的也就一两斤。那时候吃猪肉,根本不用放什么佐料,只要有盐和辣椒就行,那才叫香。其实在那个年代,由于物质极度贫乏,吃什么都香,还记得有一年,应该是80年,母亲到医院做计划生育手术,我到医院去的时候,母亲将医院供应给她补身体的豆芽汤饭让我吃,那是我至今为止感觉最香的一顿饭。现在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土地承包到户后,为了让我们上学,母亲和父亲一起历尽艰辛。我们的承包地比较偏,但面积很宽,为了能够多种些庄稼,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土地里劳动,很少好好地休息,哪怕是过年。特别是那几年种烤烟,一到夏天烘烟的时候,白天顶着炎炎烈日剐烟叶,晚上披星戴月绑杆上烘房,上烘后要随时观察烘房的火,那两三个月根本就休息不好。对农村而言,那金黄的烤烟叶就是钱,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们都不敢大意。为了确保烤烟在烘烤上不出问题,有时候父亲一个通霄一个通霄的不睡觉,他们的艰辛程度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最怀念的是母亲做的黄粑。小时候过年,没有什么好吃的。一到过年,母亲就会做三样小吃,一是炒包谷花,二是黄粑,三是甜酒汤圆,这是农村过年的标准三大件,有客人来了,只要有这三样吃的,就算是很不错的了。黄粑的制作工序比较麻烦,要提前准备好玉米粒、黄豆、大米等,用水泡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加入已蒸熟的糯米饭、黄糖等,搅匀并揉顾团,用南竹叶包起来捆好,然后用一个很大的木甄子(蒸饭用的工具)用猛火蒸上一个通霄,第二天早上,那黄耙就黄黄的了。取一个出来切成块,那糯米粒亮晶晶的镶嵌在中间,既好看又极香。那种感觉只有在记忆中才能找到。

  母亲离世已有十七年之久,她去世时我刚参加工作,我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没有能够让母亲过上一天好日子,没有能够对母亲尽到自己的孝心,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内疚,但世事无常,我们谁也无法控制,只能顺其自然。母亲不在了,我们只能把对她的那份想念深深地铭刻在心底。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遥路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夜已经很深了,我只能默默地为在天堂的母亲祝福,希望她不再孤单、不再牵挂……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6

  放假了,三天时间,俗名清明小长假。一个人走出室外,漫步于杜水河畔,想理一理自己纷乱的心绪,因为最近的自己太累了,一股身心间说不出的累。

  母亲回老家了,她是去 为大姐扫墓。二姐昨天来了趟家里,恍恍惚惚坐了一会,说有些困,又回去了。从内心而言,对清明这个节日我是特别地排斥。我厌烦街道那些卖纸钱,卖殡葬用品的小商小贩,害怕见人哭哭啼啼诉说离世亲人生前如何的不幸,确切的说我害怕面对母亲那忧戚哀怨的眼神,以及二姐那无奈和失落的惨痛表情。我希望这个节日就这么悄声无息地过去,不留下任何痕迹和记忆,然而每年它都来了,且以法定节假日的形式宣告着,提醒着我,来了,对此,我无力回避。人死不能复生,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过分的思念只会给生者增加心理的负担,造成身心的伤害,人不能改变命运,但也不能永远停留于伤痛和不幸中而不能自拔。十四年前大姐患病去世,三年前二姐的女儿不幸溺水身亡,在这清明时节雨纷纷之际,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前几日,同事高亚梅突患大病,搞得我连续几日心情都极为不好,本来酝酿的几篇文章持续拖了几天,终不能完稿。作为写作,越进一步深入,越感到它的不易与艰难,期初写作只为心灵间的一种倾诉,有感而发,把当时自己的所感所想梳理成一段文字,然而写得多了,才深懂这是拿在人面前供人欣赏的作品,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更进一步说,这是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刻才能完成。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在生活的日积月累中精心酝酿,待灵感迸发时及时扑捉,最后加以提炼和修饰,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也只能算作一段或数段较为通顺的文字。写作不易,实属不易,但我还必须坚持。

  昨天,妻下班回家,给我讲述了两个有关“微信”的小故事,其实这都只能算作“八卦”,是妻和同事上班聊天的产物。妻讲,她有位同事,老公是名大车司机,通过微信平台“搜附近人”,加了一名女网友。两人互加成功之后,便开始热火朝天地聊天,聊着聊着最后竞聊出了感情,待妻的同事发觉时,两人已发展到有同去外地旅游的打算。对此,妻的同事极为伤心和恼怒。妻还讲,她的一名同学前段时间离婚了,而这已是她二次婚姻的破裂。原来妻的同学和县城一名年龄相当的男士经常聊微信,一聊便聊到半夜一两点,被老公发现后多次劝解都不思悔改,最终结付出了二度离婚的惨痛代价。据说这位男士还是我的一名远房亲戚,在此提及真让我羞愧,当然也不便透漏他的真实姓名了。妻说,难道时下社会的婚姻结构就这么脆弱吗?有那么多红尘男女陷入网恋而不能自拔吗?我说,这是中国偏远小城镇的真实国情。试想一下,随着改革的逐步升入,农民进城落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放弃土地耕种的新一代农民,在住进新洋房的那一天起,他们便下定决心要融入自己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去掉昔日的土旮旯气。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增加收入,有一部分人就地解决,做起了小买卖,开起了夫妻店,而绝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传统模式,远走他乡,去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务工对刚结婚的年轻小夫妻来说,可以成双成对,结伴前行,最好不过,可对中年夫妻来说却又成了极为矛盾的难缠事,家里有老人,孩子要上学,这两拨人都需要照顾,无奈之下,丈夫只好背起行囊,挥泪离别,与妻子过起了两地分居,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天长日久,不甘寂寞的男人也许偶尔会进入灯红酒绿的'“红灯区”轻微放纵一下,孤守空房的妻子在落寞的漫漫长夜,在公公婆婆都熄灯之后,在儿子女儿的微鼾声中,也许会辗转反侧,心湖间荡漾起几丝思春的涟漪。正常人都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的那不是正常人,是白痴。于是,众多留守妇女便将感情寄托于网络,寄托于这个“摇一摇”能给她们产生希望和寄托的网络,而作为男人呢?有些人是身处异乡,不甘寂寞地困扰,有些人是酒饱思淫欲,总想用自己的甜言蜜语和几张臭钱骗得不良妇人的芳心,好图一时之欢。这就是当今的社会,这个略显浮躁让人不解的社会。

  对于逝去亲人,忘记和不去再想也许是解脱的唯一途径;对于患病的同事在此只祈愿她早日康复;对于写作,我一定要坚持,只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对于红尘男女的感情纠葛之事,也只希望当局者早日从迷途中走出,因为人生短暂亦不易,且行且珍惜,万不要图一时之快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

  天雾蒙蒙的,地上润湿一片,空中轻飔飞扬,眼前细雨斜落。又是一年清明季,又是一个让人伤感且思绪萦绕的日子。一个人漫步于杜水河畔,仰望南山,巍峨的青莲山春意正浓,粉白的桃花馨香扑鼻,遍山的杏花姹紫嫣红,俯视杜水河,清澈的杜水一路东流,像诀别的游子永不回头。目睹此情此景,我不觉豁然开朗,心情也一下好了许多: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只是我没来得及好好领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