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500字(2)

时间:2021-08-31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伴随着即将敲响的20xx年新年的钟声,孟津博客圈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由小到大成长为博友们网上交流、展示、观摩的理想平台!

  它如同一株破土旷野的幼苗,在博友们的灌溉、施肥和精心呵护下,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希冀;

  它如同一朵初绽娇艳的花朵,在博友们的爱心赏玩,百倍珍惜下,孕育着姹紫嫣红的春梦;

  它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在博友们的鼓励支持,搀扶引导下,孕育着志在四方的抱负;

  它如同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只要有博友们的心灵之约,真情之爱,就渴望着百年相携的爱情。

  过去的一年,“上官意慧”女士用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朴实无华的形式,两次夺冠;“一杯奶茶,一部电脑。在自家园子里学习、交友、写写小文章”的“深谷幽兰”女士,辛勤耕耘拿到了“生活变迁”栏目的周冠军,给我们带来的是“其乐无穷”;“半瓶水”以《美丽的洛阳我爱你(1——20)》为题,图文并茂夺取了“城市印象”的周冠军。她“不是洛阳人,甚至不是河南人,但是50年的孕育,30年的居住使她(我)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她(我)爱洛阳,爱这块美丽的土地。

  她将“数千年风吹雨打千古悠悠的洛阳,融入了大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咏唱。”她给我们再现了“白马沧桑,龙门雄踞,关林圣灵。”这些历史芳华;“静卧松云”先生,用560多篇详实无华的博文,“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一块与我们(他)分享。”他以《骗翻天》1——27集的长篇巨著,以饷圈友;“邙山夜眺”以培养桃李为生,时间宝贵,环境封闭。但“网络给了他(我)一个与外部交流的途径。”他以《白马寺》《邙山夜眺》《小不点逛新区》《随远乡老师“走进孟津”侧记》等文章,翔实地记录了洛阳、孟津等地的名胜古迹,客观公正地评述了河洛文化的史实,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奋力拼搏的洛阳;

  “小浪底浪花”,文字“如画”,描述“逼真”,敢切中时弊,有师者之风度,大家之风范;“文心若水不染尘”是大多数网友遵循和追求的原则和目标;“不能造福孟津,也绝不能祸害孟津”,这是一位农学博士、大学教授刻在老百姓心坎上的丰碑,她讲学国外,仍关心着孟津的发展和巨变,盼望着孟津的繁荣和富强,在她的博文的字里行间,到处都流露着对孟津的赞美和热爱;“天骄”先生在工作之余,用“一片美丽的土地”,为我们奉献了许多“五谷杂粮”,也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许多“品位”和精华;善考史籍的“暮鼓晨钟”先生,用犀利的文笔,翔实的文字,经常不断地为我们评说着孟津的灵山秀水;“三毛木屋”女士,经常以社会为背景,以生活为题材,写一些耐人寻味的身边的人和事来饱饷读者;“缪斯”先生在这块平台上,奉献给读者的是诗,用诗的语言,旗帜鲜明地讴歌着孟津;“黄河石韵”先生,以石为媒,赞美着石的奇异典雅,颂扬了孟津的山水人情;“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馨香”女士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处事。她热爱事业,执着文字,在孟津博客圈这块土地上,到处有她辛勤耕耘的痕迹,撒播和谐友爱的种子;“独坐观心”先生不停地给我们传递着白衣天使的信息;“白云笑”同志以质朴的诗歌,赞美着祖国的山山水水;“珍爱唯一”女士“既没作家的灵感和文采,也没摄影家的技术”,但张张美丽清新的彩照,闪动着她风姿靓丽的倩影,渲染着岳麓山红枫节的氛围,彰显着张家界迷人仙境的风光;“静看花开花落”小姐,“想着自己心怡的事情,写着自己愿写的文字,结识着彼此心悦的友谊“,无论多近或多远,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网络文坛上的花开花落;“月花”园里的“即兴感悟、岁月沧桑、旧日情怀、朋友往事、美好记忆、生活变迁、城市印象”等等。在数以万计的博文里,无一不流露着与时俱进的文学潜质;深浸在骨髓里的文学情愫;凝结在血液里的文学挚爱;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文学幻境;充溢于喉间舌尖的好想好想倾诉的冲动!很有媒体修养的“文君”先生、拿博士学位的“崖边草”先生、“野岭红叶”先生、“三白小燕”“月兔宫主”“流水飞红”“轻诉心语”“返璞归真”“风露立中宵”“柠檬细雨”“洛阳亲友”“江湖夜雨十年灯”“柴扉外细雨霏霏”“寒江雪”“婧婧”“夜子”“小鱼儿”等,他们都为孟津博客圈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从圈子里也分享到了许多许多……,在此,我不一一赘述。

  新年到来之际,我仅以圈主的名义,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孟津博客圈》的网友、管理员、资深成员及网络和文坛同仁,深鞠一躬,表示感谢!并致以新年的问候!真诚祝愿大家平安幸福,如意吉祥!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春节高潮已过渐入尾声,大年初六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冷的让人发颤,再一次踏上开往远方的大巴,在一路颠簸了二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到了房间放下东西,长处一口气,这个累啊!虽然这样却还是每到春节将至,不管有多远还是乐此不疲的就往家跑。

  越是长大越是觉得春节好像和小时候比较缺少了点什么?反正就是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春节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商议这次该买些什么东西了?记得应该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语文书中有一篇课文题目叫做《我家还缺啥》时间太久我忘记作者是谁了,这气氛感觉和那个略有几分相似,和家人一起聊天一起讨论,我和妹也时常提点建议,还是家里感觉温馨!

  春节那天和往年一样我们还是一大早就起来,母亲起来的更早,早上我们去贴春联,母亲和阿姨忙着准备团年饭,现在贴春联不像以前了,以前每扇门上面还会有 一张门画,而现在都已用两张大大的“福”代替了,记得小时候一大早奶奶还得用锅做一些浆糊,因为以前的门边都是木制的,不好用胶带贴,所以你还得去找一把小刷子,把浆糊用刷子刷在门沿上面,再贴上红红的春联,现在步骤都省略好多了,一圈小小的透明胶带便全都搞定,还有以前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每到春节将至,每家每户都会购买一张张又大又红的纸,还有一只毛笔,一瓶墨水,到有时间的时候就来写,先将纸按照各个门的不同,裁成大小合适的长条状,一般来说大门比其他门所用的纸都略微宽大一点,而后就是爷爷的拿手好戏,写对联,有时候他会自己作出一副对联来,然后念出来在问我们觉得怎么样,如果我们也觉得不错他就会写下来,实在想不出比较好的就拿出那个红色《农历》小本看,估计现在那种小本都没得卖的了,看到觉得可以的便提起毛笔在沾上墨汁,用毛笔在倒入墨汁的碗边刮几下,然后在再纸上写起来,那略带严峻神色,至今记忆犹新,而那时的我比这桌子高不了多少,因为对联都是比较长的,不可能全部都摆到桌子上面,我的工作就是拉住对联的顶端,每写完一个字我往后退一下,还不能放手,因为墨水还没有干透,墨水干了之后就卷成卷收起来等到春节那天在拿出来贴,放到地上弄脏了就不好看了,因为以前我们去拜年,总是会比较谁家写的公正写的好看,为此往往非要争论一会儿才肯罢休,等到最后一个字写完了之后才可以放到另一边,好让墨水干透,这时候我已经离桌子已有一段距离了,然后由奶奶拿着另一边拉扯着慢慢的拿到边上放好,他在接着写下联然后是横批,那个时候最喜欢看爷爷写字,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大书法家,也许他是深的太爷的真传,太爷也就是爷爷的父亲,听爷爷讲述此老人家还是这一带有名教授私塾的一位老先生,怪不得字写的这么好,到了我父亲这一代,他们弟兄三人每一个人愿意学习这个,后来爷爷又教我学,也许是天生都不是这块料或者说是有多动症,不喜欢每天练习,有时候字写到一半,外面有同龄小孩一叫我立马就扔掉毛笔就跑出去玩了弄的到处都是墨汁,奶奶又过来收拾残局。

  记得以前 还有人家里没有人会写的,便到家里来请他,老爷子他到也是很乐意,每次写完之后总是会被人很客气的留下来吃饭然后好酒好菜的招待,到临走的时候还感谢了又感谢,然而随着发展越来快,印刷出来的对联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美观,用现在的话讲叫“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也不贵又省事,以前那透着墨水香味的对联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更多的是一种用金黄色颜料印刷出来的字在红色的纸上,阳光一照都感到有些略微刺眼,由金黄色渐渐取代了黑色,虽然也有一些黑色字体的对联,但是在这些对联之上我再也嗅不到那哪怕是一丁点墨汁的香味,你反而会将自己的鼻子蹭上一鼻子金黄色的粉末,如今就是真的想自己在写一副对联,但是你在也买不到那样大的红彤彤的对联纸了,真的过去了,现在真是有点怀恋啦,如今再也没有人请老爷子写字了,老爷子也渐渐失业了。

  社会的发展虽然快同时也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也冲淡了很多东西,如今有多少人多久没有回家看过一次?有多少父母还在家眺望有没有人从通往你家的岔路上往这边走来?他真的只是想看你一眼,就这么简单而已,你都做不到吗?写此文,不只是为了儿时难以忘却的记忆,还为了那些为了生活在外拼搏的人们,献给自己,献给所有在他乡的游子,春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