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500字

时间:2021-08-31

【精华】春节的作文1500字汇编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过春节点旺火,是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为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虽然近些年因为污染问题不少地方开始适当限制或严禁点旺火,但城市周边源于祖祖辈辈的旺火情结,大的是不垒了,小的或纯劈柴的,总得在大年三十晚上点一个,以图日子过得红火安康、吉利旺顺。

  与内蒙古医院毗邻的桥靠村没有城市化以前,83号我们高家大院从1979年把后院的旧房子翻盖一新,到村子被拆成平地的20xx年,院子里一年不落,年年都要垒个大旺火。我们家的旺火一开始也和别人家一样,是大年三十下午垒起来,夜里十二点点着,等着旺了,就开始响炮接神。可从我姐结婚后第二年开始,我们家年年要点两个旺火,三十晚上一个,初一晚上一个,真可谓旺上加旺。

  初一晚上的旺火是专门给外孙女和闺女女婿们准备的;同样要在点旺火的时候放礼花和鞭炮,烤旺火更是不能少。也因此,我们养成了初一下午就回娘家的习惯。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天一擦黑就盼着快点儿吃饭,快点儿到夜里十二点,盼着姥爷领她们到院儿里点旺火、放鞭炮。

  从前的旺火,是大年三十下午后院的三大爷过来给垒,但所用的劈柴和炭,是我爸一入冬就开始一点儿一点儿选拔好的。劈柴是把结实的圆木或木板锯成一尺来长的段,然后劈得粗细一致,捆成碗口粗的捆就行了。炭要打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扁状,大的那头最好还是平面。这些炭块儿得有大有小,因为旺火是圆的,得由下而上一层一层往回收,直到收成个圆锥形。

  不知从哪年开始,三大爷把垒旺火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的三哥。

  三哥和三大爷一样,都是慢工出细活。他先用砖在已经被土填平的大铁锅上摆出风口,把劈柴捆立在锅中央,把引火的软柴摆到每一个风口里,再掂量着给每一块儿炭找到合适的位置。每一层都是炭块儿平的、大的那头朝外,小的那头朝里,紧紧围着劈柴捆,错落有致,由下而上,垒到封顶。这时候,我爸把黄纸剪成的网子往上一盖,用炭块儿压住,或用柴火棍儿插住,然后跟三哥回屋抽烟喝茶去了。

  我家的旺火架子,是个周身糊了黄纸的大铁炉子,迎街门的那一面,要贴上大红竖联“旺气冲天”。这样,黄架,红联,黑炭,黄网,再加上屋檐下的彩旗和灯笼,就珠联璧合出一种春节特有的乡村年俗气息。

  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个故事。那年腊月,有人早早送来一卷裁好的红纸,请我爸有工夫时给写写对子。写对子那天,我们替我爸铺平那些红纸条时,发现有一条上用铅笔写了几个字。细看,前两个是“王气”,然后一个顿号,最后是个“天”字。原来是提醒我爸记得写“旺气冲天”。那以后,我们总爱把“旺气冲天”说成“王气一点儿天”,笑话那人不会写字。

  点旺火可不比点炉子,当软柴引着旺火心儿里的劈柴,为了让炭快点儿燃烧,我们就用三合板、硬纸片或者铁簸箕,一起对着那几个风口使劲扇。除了扇风,适当的时候,还得给炭上浇点机油或柴油助燃,但万万不能浇汽油。

  和接神响炮时不能说“呛”一样,点旺火被烟熏的咳嗽流眼泪也不能说“呛”,因为大人告诉我们,说“呛”,就等于是说财神爷把你给“呛着啦”,那他老人家还能接到家?除此,点旺火时也不能说“点不着”“着得不旺”等不吉利的话。等旺火着旺着红,一家人就围着旺火烤,烤身体的健康,烤日子的兴旺,烤事业的发达。

  大年三十晚上接过神,大人因为一腊月的忙碌,此时感觉累了,便都和衣而卧。孩子们可不,精神着呢,一大帮围着旺火边玩儿边捡瞎捻儿鞭炮,如果大门不锁,还去评论各家旺火的好赖。我家大门开始也不锁,但后来村里流动人口多了,为了安全,接过神休息时就得锁大门。我妈和我爸休息前,年年不忘嘱咐我们,说天亮前不能洗手,也不能扫地,因为那是对所接之神的大不敬。

  我爷爷和我大爷都在世的时候,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得把大门打开,一来住在桥靠兔场的大爷要回来吃饺子,二来给爷爷拜年的人也来得早。有时,煮饺子水还没烧开,拜年的人已经坐在桌边喝上茶了。

  年一个接一个如期而至,我们一个接一个成家,一个接一个有了孩子。高家大院里的又一代小女孩儿围着旺火捡瞎捻儿鞭炮的劲头,一点儿也不比我弟弟当年差。她们也有过自己做礼花的想法,但被我们大人严厉制止了。

  如今小侄女也长大了,虽然小区不允许点旺火,但她们自有办法。仍旧是初一晚上,姐妹几个边放鞭炮边跑到楼前楼后去搜集那些大礼花筒子。把搜集到的炮筒子拆散,把里边儿的黄泥踩碎倒出去,就成了垒旺火的好材料。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最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