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500字

时间:2021-08-31

【精品】春节的作文1500字集合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过春节点旺火,是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为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虽然近些年因为污染问题不少地方开始适当限制或严禁点旺火,但城市周边源于祖祖辈辈的旺火情结,大的是不垒了,小的或纯劈柴的,总得在大年三十晚上点一个,以图日子过得红火安康、吉利旺顺。

  与内蒙古医院毗邻的桥靠村没有城市化以前,83号我们高家大院从1979年把后院的旧房子翻盖一新,到村子被拆成平地的20xx年,院子里一年不落,年年都要垒个大旺火。我们家的旺火一开始也和别人家一样,是大年三十下午垒起来,夜里十二点点着,等着旺了,就开始响炮接神。可从我姐结婚后第二年开始,我们家年年要点两个旺火,三十晚上一个,初一晚上一个,真可谓旺上加旺。

  初一晚上的旺火是专门给外孙女和闺女女婿们准备的;同样要在点旺火的时候放礼花和鞭炮,烤旺火更是不能少。也因此,我们养成了初一下午就回娘家的习惯。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天一擦黑就盼着快点儿吃饭,快点儿到夜里十二点,盼着姥爷领她们到院儿里点旺火、放鞭炮。

  从前的旺火,是大年三十下午后院的三大爷过来给垒,但所用的劈柴和炭,是我爸一入冬就开始一点儿一点儿选拔好的。劈柴是把结实的圆木或木板锯成一尺来长的段,然后劈得粗细一致,捆成碗口粗的捆就行了。炭要打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扁状,大的那头最好还是平面。这些炭块儿得有大有小,因为旺火是圆的,得由下而上一层一层往回收,直到收成个圆锥形。

  不知从哪年开始,三大爷把垒旺火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的三哥。

  三哥和三大爷一样,都是慢工出细活。他先用砖在已经被土填平的大铁锅上摆出风口,把劈柴捆立在锅中央,把引火的软柴摆到每一个风口里,再掂量着给每一块儿炭找到合适的位置。每一层都是炭块儿平的、大的那头朝外,小的那头朝里,紧紧围着劈柴捆,错落有致,由下而上,垒到封顶。这时候,我爸把黄纸剪成的网子往上一盖,用炭块儿压住,或用柴火棍儿插住,然后跟三哥回屋抽烟喝茶去了。

  我家的旺火架子,是个周身糊了黄纸的大铁炉子,迎街门的那一面,要贴上大红竖联“旺气冲天”。这样,黄架,红联,黑炭,黄网,再加上屋檐下的彩旗和灯笼,就珠联璧合出一种春节特有的乡村年俗气息。

  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个故事。那年腊月,有人早早送来一卷裁好的红纸,请我爸有工夫时给写写对子。写对子那天,我们替我爸铺平那些红纸条时,发现有一条上用铅笔写了几个字。细看,前两个是“王气”,然后一个顿号,最后是个“天”字。原来是提醒我爸记得写“旺气冲天”。那以后,我们总爱把“旺气冲天”说成“王气一点儿天”,笑话那人不会写字。

  点旺火可不比点炉子,当软柴引着旺火心儿里的劈柴,为了让炭快点儿燃烧,我们就用三合板、硬纸片或者铁簸箕,一起对着那几个风口使劲扇。除了扇风,适当的时候,还得给炭上浇点机油或柴油助燃,但万万不能浇汽油。

  和接神响炮时不能说“呛”一样,点旺火被烟熏的咳嗽流眼泪也不能说“呛”,因为大人告诉我们,说“呛”,就等于是说财神爷把你给“呛着啦”,那他老人家还能接到家?除此,点旺火时也不能说“点不着”“着得不旺”等不吉利的话。等旺火着旺着红,一家人就围着旺火烤,烤身体的健康,烤日子的兴旺,烤事业的发达。

  大年三十晚上接过神,大人因为一腊月的忙碌,此时感觉累了,便都和衣而卧。孩子们可不,精神着呢,一大帮围着旺火边玩儿边捡瞎捻儿鞭炮,如果大门不锁,还去评论各家旺火的好赖。我家大门开始也不锁,但后来村里流动人口多了,为了安全,接过神休息时就得锁大门。我妈和我爸休息前,年年不忘嘱咐我们,说天亮前不能洗手,也不能扫地,因为那是对所接之神的大不敬。

  我爷爷和我大爷都在世的时候,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得把大门打开,一来住在桥靠兔场的大爷要回来吃饺子,二来给爷爷拜年的人也来得早。有时,煮饺子水还没烧开,拜年的人已经坐在桌边喝上茶了。

  年一个接一个如期而至,我们一个接一个成家,一个接一个有了孩子。高家大院里的又一代小女孩儿围着旺火捡瞎捻儿鞭炮的劲头,一点儿也不比我弟弟当年差。她们也有过自己做礼花的想法,但被我们大人严厉制止了。

  如今小侄女也长大了,虽然小区不允许点旺火,但她们自有办法。仍旧是初一晚上,姐妹几个边放鞭炮边跑到楼前楼后去搜集那些大礼花筒子。把搜集到的炮筒子拆散,把里边儿的黄泥踩碎倒出去,就成了垒旺火的好材料。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20xx年1月23日0时00分00秒,钟表依旧平静地“嘀嗒”一声度过了这一秒;而此刻,无论是神州大地还是远在他乡的华人都怀着激动与快乐度过了这不平凡的时刻——农历壬辰龙年新年,20xx年春节。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节日的春节自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奇妙独特的习俗。而这些历史、习俗,自然也是每位“龙的传人”所必须了解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过去童谣中唱到的“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等繁琐的准备工作现在看来似乎也已经不怎么必要了,但至今为止,年 夜 饭、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分发红包和放鞭炮等活动依然是“年味儿”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向家人、朋友传达祝福的重要途径。

  “我们小时候家里穷,平常也没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一年几乎就盼着个春节能吃点好的,能有几毛压岁钱花就觉得幸福得不得了了,更别提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时的感觉了!”妈妈笑着对我说。也的确,春节——这一辞旧迎新的时刻——代表着新的开始,承载着新的希望,更包含着无尽的欢乐与幸福,这也许就是人们喜爱并积极传承春节文化的根本原因吧!

  热情开朗的中国人当然不会只把自己的祝福送给家人,于是,亲戚朋友间串门拜访、互道祝福便应运而生了。每当主人笑脸迎上,每当客人纷纷造访,我们心中得到的是一份温暖,因为这样的关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而这不也正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同时,我也欣喜地发现,今年春节期间,包括我省在内的6个省份实行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政策,这一便民措施无疑使得我们外出串门或是旅游更方便了。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也越来越多的发现人们逐渐以短信、微博、电子贺卡等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登门造访。这样与时俱进的转变自然大有益处:它节约了时间,践行了低碳,也为好友送上了代表着自己一份心意的祝福,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当然要怀着一份祝福为对方送去关怀,这样的情谊远不是随意抄袭一条拜年短信所能替代的。

  下面我想谈谈现如今过年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了,这无疑便是压岁钱和放鞭炮。在过年期间,我们会收到“七大姑八大姨”送上的压岁钱,这自然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于是乎,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钱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大”问题。在此,我想向关心我们的家长们提个小建议:把压岁钱大胆地交给孩子们使用。我想,我们有必要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钱财,学会自己管理我们的收入,这样的做法无疑能为我们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能让我们学会理财。也希望父母们能够把自己的理财观传授给孩子,让我们取得大的进步!

  至于放鞭炮,则是一项自古以来就喜庆气味十足的活动了。而这项活动却也暗含不少危险:例如,北京市政*烟花办最新统计显示,尽管同比均有下降,今年除夕零时至初五晚10时,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仍引发火情170起,受伤194人,其中1人死亡。“假如您家有老人、有小孩、有病人;假如您想做学问、想看电视,放鞭炮对于您来说绝对是场灾难。噪音污染、大气污染、马路污染、火灾、烧伤、浪费等多种危害显而易见,”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如实表示。而我认为,放鞭炮同很多事物一样,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只要我们注意安全,注意自己燃放鞭炮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鞭炮所带来的这些那些的烦恼自然也都是不难避免的了。

  春节是令所有华人一同欢乐的时刻,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在我们尽享全家团圆的乐趣时,却有着一群人。他们因为工作原因,为了让我们过好春节,无法与家人团聚,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今年除夕夜的晚上,我便偶然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人。除夕的夜晚依旧是那么寒冷,可在那一时刻我却感受不到寒冷,因为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更有幸福与兴奋驻足于心中。在去广场放鞭炮的路上,我遇到了他,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小区保安。他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拿着手电筒在巡逻。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感动。当我看到他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或许在几千里外的某个小屋中,他的爸爸妈妈正守在电视机旁,思念他们的儿子。那天晚上,我上前冲他打了个招呼,邀他回我家吃点热饭,他回绝了……而我知道,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在一线,奋斗在一线,只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算是过去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借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还没有完全过去,我想许下自己的心愿: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也希望所有“龙的传人”都能够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龙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