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民生征文

时间:2021-08-31

  档案与民生密切相关。平时“沉睡”的档案,一旦为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而被“唤醒”后,会演绎出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与民生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档案与民生作文1】

  如今,档案与民生密切相关。平时“沉睡”的档案,一旦为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而被“唤醒”后,会演绎出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些年,在第二故乡马鞍山安享晚年的李大妈有件烦心事始终困扰着她:1958年她将户口从上海迁出,与同学一起赴安徽马鞍山参加建设,在第二故乡作出了奉献,也收获了爱情,建立了家庭,养育了后代。女儿的另一半在上海,所以家也安在上海,但女儿户口一直在马鞍山,“人户分离”多年,给女儿全家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年,知青子女依据有关政策可落户上海,然而女儿虽然具备落户基本条件,但由于无法提供自己当年“上山下乡”的相关档案依据,女儿户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那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大妈的妹妹和李大妈的女儿来到了位于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接待人员耐心倾听她们讲述了事由的来龙去脉,根据她们提供的线索,却没找到相关档案。接待人员又对她们细心引导,请她们提供当时李大妈具体的离校时间和赴外地参加建设的人员批次等要素,由此确定新的查找线索。经过仔细排查,终于找到了她们所需要的关键档案,一份1958年动员社会青年参加本外埠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总结。在十几页的总结中,接待人员找到了李大妈当年离校时的相关记录。依据这份档案和其他相关材料,李大妈女儿的户口顺利迁入了上海市徐汇区。李大妈特意从马鞍山赶到上海,和女儿、妹妹一起专程到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致谢。

  一天,一对老夫妻神色焦虑地来到普陀区档案馆,要求查阅他们20世纪60年代的婚姻登记档案。老夫妻想变更房屋产权登记,加入子女的名字,但需要有他们的婚姻登记证明,偏偏结婚证早就遗失了。要补证明却记不得当年是在何处办理的结婚登记,四处查询,均无所获。后来老先生想起当年在华师大工作时曾把户口迁到学校,于是来普陀区档案馆查询,但接待人员把他们的姓名键入相关档案数据库,信息框跳出的却是“对不起,没有找到您所需要的信息”。面对这样的结果,两位老人黯然神伤。接待人员运用其他查询方式也未有结果。“会不会不是在普陀区登记结婚的?”接待人员仔细询问。因为年代久远,两位老人已记不清了。

  接待人员决定利用全市民生档案跨馆查询系统进行查询。果不其然,在虹口区档案馆相关信息中查到了两位老人结婚登记的信息。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华师大工作前,户口曾短暂挂靠过虹口区,因为时间久远,而且挂靠时间不长,就忘记了。两个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很快联手出具了结婚证明。老夫妻俩看着1966年的婚姻登记记录,拿着盖上红印章的证明材料十分激动,连声道谢。接待人员也由衷高兴,多亏有了这个跨区域的民生档案查询平台。近年来,上海档案部门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服务,使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和知青子女回沪等民生档案实现“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市民凭本人身份证,在就近首访的档案馆或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可查到本人相关的档案信息,并当场获得档案部门出具的档案证明。

  类似的故事时有发生,你我他不定会成为下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档案里的故事丰富多彩,除了民生的,还有决策参考、经济建设、文化传播等方方面面。

  【档案与民生作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以民为本”理念的提出,我国日益凸现的民生问题被逐步提上了日程。在2007年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并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近期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也同时标志着我国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2007年12月我国国家档案局制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档发[2007]12号)后,“民生档案”这一词汇更是逐步深入人心。这一时期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研究与探讨激烈进行着,对于这一较为新生的概念众说纷纭。

  1 对民生档案的理解

  1. 1.对民生与档案的基本认识与解释

  提及民生档案,我们必须首先具体说明什么是民生,什么是档案。具体而言,“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则是“人民的生计”,认为它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森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所谓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讲,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要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民生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民生涉及到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房产等许多个方面,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而从追求学术的严谨性的角度出发,档案则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就档案的本质与基本涵义而言,档案具有着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原始记录性,真实可靠性等性质。这样以来,民生档案就相对较为好理解了。

  1.2.民生档案的由来及其定义的争论芬说

  “民生档案”一词较早出现在2005年6月1日由中国友谊出版社所出版的《冷暖人生—二十一世纪中国民生档案》,作者是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组,它主要是指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为人民大众提供一定帮助的档案。民生档案源自民生,使民生领域内的档案。下面是档案界一些对民生档案如何定义的一些概括性介绍:⑴、民生档案指的是哪些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婚姻生育等内容;⑵、民生档案,顾名思义,就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⑶、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