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500字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九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的作文1500字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了,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了。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了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了。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了。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了。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了,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了,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了。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了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了七个,小妹也吃了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了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了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了,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了”,大人就认为说“油”了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了我就可以写春联了。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了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了。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了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了。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了。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了,有时都过完年了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了、馓子不炸了、春联不写了??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了,人懒了。年初一,也不起早了,拜年也不磕头了,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了。春节味淡了,人情味也渐渐淡了。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在我们湖北潜江,春节和各地区过的一样,习俗也差不多。我们一般在老家过春节。面是我们的春节大约在立冬之后的腊月就开始了……

  立冬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用品了,也就是准备“年货”,这可要大费些时间,有很多东西都要提前准备好,要“动用”全家成员,老人去菜场买腌制腊制品的材料,菜场被挤的水泄不通。家里到处都是蒸锅、碗、坛、罐等等一大堆的“杂物”,因为我们要做过年的好吃的呀!腌肉、鱼、卤菜、打糍粑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腌腊制品,不过我不太喜欢咸的,呵呵!接下来就是我最喜欢的“好玩的自制品”了,我总是帮助她们做这些那些东西:灌香肠,我可喜欢吃了;打糍粑,黏黏的很好玩;炒炒米,浮在碗里可有趣了,还有打鱼糕,做肉圆子,打豆饼等等,在农村,他们还会把自己家的猪、鸡杀掉来过年……

  在我们这儿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表示就已经进入了过年的时期了。大家也都已经进入了春节的气氛中,年味儿渐渐的变浓了。到了这几天,街上卖对联的、卖年画的满街都是,来买的人络绎不绝,广场两边也都纷纷挂满了灯笼,到处红红火火。还是必须把年货准备好:零食、饼干、水果、糖……都缺一不可呀。因为街上店铺在正月初一就关门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扫除,把房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整个房子焕然一新,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到处都显出一派忙碌而欢乐的景象。

  而在过春节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除夕。喜欢它那热闹、喜庆的景象。每逢的春节如期而至,人们都“闹腾”起来了,年味儿是十足的。红红的春联载着满纸的祝福贴上了门框;“倒福”贴上了门板;灯笼也挂在了门前屋檐下;还要去祭祖点灯,鞭炮声也噼呖啪啦响个不停……到了这时候,就要把之前提前准备好的年菜放入锅中,做出一盘盘美味可口的团圆饭,团圆菜。一大家子围坐在大圆桌前,吃着“铺”满了一大桌子的团圆饭阿,相互说着祝福的话,敬着酒,桌上的饭菜令人垂涎三尺,色香味美。而小孩子总是耐不住性子,总是先抢着把菜放到碗里“垒起来”。我们还是要和家人们一起一边看着每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岁,为家人保平安。看完春晚就到了零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了起来,仿佛也在为人们祝福,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挡不住的兴奋,甚至激动,会心的笑容也情不自禁的从人们脸上流露出了……这天晚上必须洗大澡,辞旧迎新,把过去一年的污秽全洗走,要穿上新衣服迎接“年”的到来。还必须灯火通明,不许间断。

  到了正月初一,街上静的出奇。各个店铺都关了门,没有多少人走动,这天是要拜年的。跟着爸妈去同族人那里去。拜年道喜,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小孩子们这时候总是最高兴的了,只要你的小嘴儿甜一点,向老人们磕头辞岁,就会得到自己的梦寐以求的压岁钱,除老人外的长辈也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小孩子们一拿到渴望已久的压岁钱就会兴奋的笑开了怀,心里乐滋滋的,不过,最终还是要给爸爸妈妈,拿了回去,说是“保管”,这也是让小孩子们过会儿瘾罢了。还有这天是不能扫地的,不然会把喜气扫走的,不能洗澡、换衣服。不过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放鞭炮、放烟花。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色,欢乐极了。正月初二初三亦是如此。正月初二时要给岳父母拜年,一起吃顿饭。正月初三后,就要开始走亲访友了,大家欢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到了初五、初六时店铺才陆续开门,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春节中的又一个高潮,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项目了。花灯展览,样式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舞龙舞狮,那一截截一段段的龙、狮,绕来绕去、黄中带红、红中带绿,又让人眼花缭乱了;划彩龙船,一个队伍又一个队伍在门前不倦的表演着,也是一种驱除邪气的习俗;这天儿广场上到处都能见到烟花的影儿,烟火不断,那一朵朵冲天绽放的“花朵”,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放许愿灯的人也不少呀!那一个个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孔明灯都载着相同的新年祝福飞向天空,载着人们美好心愿飞天而去,远远看去,像满天的星星,真漂亮啊!……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到处“闹腾”着,虽然杂音多,但也扼杀不了人们欢腾的气氛和又一次“出现”的年味儿!既然是元宵节,又怎么能不吃汤圆呢?一想起那个甜味儿,一个字儿,馋……

  元宵节一过,潜江的春节也就正式结束了。人们该干什么的都干什么去了。一眨眼,时光缓缓流去,春节也又遮上了她的面纱,悄悄地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