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于儿童节,总是这样地充满着快乐的遐想,即是现在想起来,嘴角也会是上扬的,这是我们童年的记忆,是我们青涩的时光。
流年是可怕的,经年后,我们已经习惯了时间的流逝。回首,惊愕的发觉,原来那个年代已经完全地从自己的现实中消弭,留待的是脑中残存的记忆碎片。这些碎片,尽然是我们快乐的所在。
六月伊始的阳光是灿烂的,微风拂过,将这些光亮铺在每一个充满稚气的脸上,显现的是天上的白云也掩饰不住天空的湛蓝。操场边茁壮成长的小树整齐的迎接着这夏日的微风,它们是欣喜的,每一次的风吹过,都意味着它们又承受了一份自然的馈赠,它们的枝干将会更加的壮实,以迎接不期而至的狂风暴雨。更加的值得高兴的是藏匿于那颗老树上的雏鸟,栖息于迎风微笑的枝干间,是一种安详的幸福。
操场上是兴奋奔跑着的脚步,我们都这样迫不及待从一个活动点奔往下一个目标,只是为了那几颗糖的奖励,但是,足以,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放学后我们炫耀的资本。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只是自己的节日。父母当然是无暇的。留守儿童的我们,只是在父母外出回家时,期待着他们的行李包中可以有那么几颗糖果,这也是我们的骄傲啊!我看着老树上树干上的鸟巢,好像想到了什么,转瞬,微风将目光转向了旁边那排整齐的茁壮的成长的小树,但是,我现在有点怀疑,那些小树,真的能够茁壮的成长吗?真的能够有一天像这颗老树壮实吗?无暇多想的,因为,时间催促着我赶往下一个活动点,去领取属于我的骄傲。
逝水流年,那排小树已经有了足以独当一面的威风,所以,他们又必须离开原来生长的土地,根植于更加广阔的地面上,以一己之力迎接风雨的洗礼。这时的它们,是这样的怀念在故土的时光,怀念着操场上那一个个稚嫩的脸庞,脸上那一抹无忧无虑的浅笑,随着他们奔跑的脚步,飞散在树上雏鸟的`饥饿叫声中。
然而,故土上传来的笑声,将它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曾经的老树,还是那样的葱郁,只是更多了七分老态,树上的鸟窝早已经被狂风吹落,鸟叫声在枝头荡漾着,和着操场上过着节日的快乐童年的孩子笑声,一起随风飘散。
我们依然可以笑得那样的无忧,但是,浅表的笑声是这样的刺耳,连自己也会觉得有两丝的伤悲与感慨。童年时我们说童年,少年时我们说童年,现已是成年,童年的回忆依旧在。抹不掉的快乐时光,只是不要和现实对比,因为永远不会有比童年更加美好的纯粹欢愉。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要有足够宽的肩膀,去承受父母的担子。然而,心中的童稚,却是难以撇除,所以,只是以一副伪面孔在安慰着自己——我是要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有时候,竟然会是羡慕高觉新,至少,他可以选择顺从,选择不抵抗主义。我也是那样的不甘,心有怒火在燃烧着奔放的青春。表面却是一副俗人应有的全部表情,心未老,身先死,或许就是这种伤悲吧!
或许吧!我还是没有长大,或者没有世人口中所说的成熟,我暂且庆幸,让时间去见证成熟。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期,让本来就不知觉流逝的时光继续的匆匆逝去。我想我应该呈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向知己。
我应该非常的庆幸,我竟有这般知己。俨然是另一个我般,让我在她的面前,不想有任何保留地倾情呈现,心有灵犀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吗?我不怨,甚至欣喜她直接说我如小孩般,这才是心中最真实的我,我终于在知己上找到了这样的真实,我终于比高觉新幸福,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鄙视方鸿渐了。
这个儿童节,我找回了丢失的自己,这份礼物,一生珍惜!
晚上在电视里看国宝档案,说的是古画里的货郎,他们的担子或货车上的全是古代儿童的玩具。看着介绍的那些玩具,不由得勾起了我在那个贫困年代里玩乐,我经过的欢乐幸福。
乡下不比城市,玩具自然带着土气,就地取材。比如弹弓,“男人”不可缺少的装备,就找带叉的树枝,绑上废旧自行车的里胎割成的皮条,威力不小。只是这准头,不经过“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是做不到指那打那的,而只能做到打那指那儿了。还有盒子枪,用废旧报纸书籍叠制的枪有模有样,提到手里由不得抖起威风,只不过打出的“子弹”比空包弹还虚空,只能配合着嘴里发出“啪啪”的声音。
当然少不了毽子,拿麻钱,花公鸡毛和旧布线绳做成。小时候的我极自卑腼腆,许多活动都因怕人笑话而不敢,只能羡慕地看着堂兄他们尽情地表演。记得到初中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玩毽子水平已经极高了,踢花式,打卡(踢起来用脚后跟从身背后踢得很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堂兄也算是其中一把好手。而我,也只能偶尔踢出一脚。自己做的一个毽子,也只有放到过年时候表兄弟们来了才一起玩玩。
还有就是滚铁环。好不容易找到个铁环,找不到一截合适的铁丝做手柄,要知道当时乡下的贫乏,不是今天的人可以想像的。等让父亲给弄好的,提出门在路上滚出哗啦啦的声音来,心里别提多快乐。贫困生活有贫困生活下的好处,稍有点喜欢就很满足了。
再就是打“挨打皮(陀螺)”。方言里的陀螺极其形象,不挨打它就不转呢。自制的木头陀螺比不得今天的金属陀螺,打得旋转起来不容易。当然那个时候不知道能旋转得好还需要好多条件,比如陀螺的重量、旋转的地面条件以及打击的力量等。用父亲放牲口的鞭子抽打不怎么成型的陀螺,当然坚持不了多会儿。有了挑战就想如何战胜,有一阵儿就天天寻踅模做一个更好的,放在更硬的地面上打起来。到了冬天,在冰面上打起来,轻松就能让每个“挨打皮”都飞旋起来,那高兴劲儿真是难以形容。
还有一种玩具就是小风车,拿纸栽开几瓣,折起来拿根大头针或图钉扎在一个木棍顶端,拿着迎风飞跑,风轮在前边飞舞开来,欢笑也跟着飞动的轮子抖出声来。
还有呢,就是跳绳,没有专用的绳,随便拿着牛缰绳抡起来跳。这都不是我的长项,看别人玩,或者拿起来抡两下就因跳不好而放下。没人的时候再拿着跳两下,试着自己能不能连跳几下子。
到了田野上放牛放羊或干别的活空闲下来,也会做下一种叫“狼吃羊、羊围狼”的游戏。划出方格,捡几个石子儿就成了“棋盘”。你来我往或者“羊”被“狼”吃了,或者“狼”被“羊”困死。这是需要些智力的,或许,这是最早的象棋或其他棋类的渊源呢。我围观的时候多,跟水平差不多的同伴玩一时还轮不上,大些的哥哥们,他们才是智力活动的主角。
当然,最欢乐的还是几项群体性活动。“老鹰捉小鸡”,我当然是缒在“老母鸡”后边的“小鸡”,虽然被“老鹰”扑得气喘吁吁,汗流涔涔,但从这里换来的欢笑,是极少有的。还有就是捉迷藏。老家说这是“忸道道家”。大半晚上的,不分男女,躲得好的能睡到草圈里睡过去,找完了人都找不到。这个活动主要是神秘,谁都想找到躲着的而不被别人找到,总有藏不住的也有会找人的。几个回合下来,大家会觉得没多大意思而转入分别队伍的“战争”。月光下,土堆边,木棍子、纸制“盒子枪”等等就从嘴里吐出密集的火舌飞向对方。阵地战之后演变成肉搏是免不了的。直到有那个被“敌人”压在身下或一击之后无法还击哭出声来,引得他的父亲母亲找来喊回去,我们的活动才会在有人喜悦有人苦恼里结束。当然,无论喜悦还是苦恼,睡一晚上大都会忘个一干二净,昨天的“敌手”又会一起喊着往学校跑去了。
小时候没有条件过儿童节,也不记得有儿童节,但吃饱饭后觉得天天是快活、欢乐,没有课业之累,这恐怕是今天的孩子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xx年6月1日
【有关儿童节的作文1200字6篇】相关文章:
1.有关儿童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