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2)

时间:2021-08-31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传统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传统清明节。

  传统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传统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传统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传统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传统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传统清明节中。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再开的时候。”而这正是朱自清的《匆匆》里所说的。的确,我们逐渐长大,很多人却离我远去。

  清明的情景,总是惊人地相似,正像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我的印象中,清明总是个悲喜交加的日子,许多兄弟姐妹,因为祭祀祖先而得以重聚。今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跟随爸爸回到家乡,去扫墓,去祭祀祖先。

  每次,我都是为了尊敬祖先,才来到他们的坟前或灵堂前。再跟他们谈谈心,不让祖先们在另外一个世界感到那么孤独。如今,我并没有来到他们面前,跟他们叙叙家长里短。只是,独自一人在偌大的房间里发呆,我望着窗外的金鱼,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屋门前鱼塘里的鱼。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

  清明的雨,是清明的象征;清明的雨,好像很懂人情,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滋润着田里的庄稼,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清明的雨,就如同催泪弹,使人潸然泪下;清明的雨,也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不然古往今来,怎么会留下这么多的千古绝句呢?

  想着想着,小时候的情景便油然而生,一切是多么熟悉和亲切。那里的路坑坑洼洼,家禽随处可见,茂密的灌木丛林“拔地而起”,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是:那里空气清新,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那里的人并不算太富裕,但他们并不羡慕什么金银珠宝,只是希望家人能平平安安。所以他们的生活过得很清贫,但却又很充实。他们远离城市的喧闹,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特别喜欢这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去年我和爸爸回去扫墓,听说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大截。我鼓起勇气向困难发起挑战,可这路——坡度大,路面泥泞,寸步难行,简直赶上万里长征了。我有点想打退堂鼓的冲动,但我又不忍心就这么放弃。尽管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但我依然咬牙坚持着。既然踏上了征程,就绝不能返航!今天无论如何,爬也要爬上去!

  我每走一步都用尽浑身解数,但在这过程中,由于淤泥太深,脚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再拔出来。我的体力已经透支,可是我离目的地还有十几米的路程。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整个身子就像散架一样,不听使唤。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回头一看,我惊呆了:我竟然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快到了可以“一览众山小”的位置了。之前这么难走的路,我都挺过来了,还在乎那最后的十几米吗?我一步步走向了目的地。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我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爬上来了。我气喘吁吁地看着这泥泞的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真是匪夷所思。我站在山顶,欣赏着山上的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此时,祭祀的活动很快也开始了,而那雨,也知趣地下起来,像是在为人们哭泣,而我更觉得,这雨更是在为我而鼓掌!

  我打开电脑,登陆上微博,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话:“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这句话,是多么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由远及近,引人深思。我想:生者的坚强,是对逝去的人的最好安慰。我赶紧为祖先上了柱香,我们活着的人,不仅为了已逝的人,也为了自己,应该坚强、乐观地活着!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清明,那雨,那景,那情。一切都是那么平凡,但却不乏温馨。今年的清明,我在家中度过,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不一样的童年往事,过着不一样的清明,寄托的是对逝去亲人的同样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