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8-31

【必备】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又是一年期清明时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身在异乡的游子禁不住总会想起记忆中那些熟悉且又模糊的身影。他们或许是你的亲人、爱人、朋友......或许仅仅只是在你生命中某个瞬间与你肩擦而过的陌路人,如今,转身已是天涯,别离成为永恒。此时此刻,我强迫自己不愿意再去想那些心碎的往事,不想再次勾勒起那份凄苦的记忆,可是,我却偏偏要这么固执,我忍不住会常常想起他们,想起曾经的某一个时间我们还聚在一起,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可是,不曾想你会散手离我而去。

  随着清明节日的来临,这种哀思的情感会愈发浓烈。想想在这个季节,家乡的天空早就已经是细雨缠绵,这如是诗人杜牧笔下描写的这般景象一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个季节,天气似乎也变的忧郁和沧桑起来,下几场绵绵细雨,浸湿了行人的衣物,也浸透了那一颗颗伤感怀旧的心。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忧郁的人。我不喜欢追赶时髦、我更不喜欢人云亦云,多年来我一直都坚守着自己的内心,我喜欢真诚,生活中我尽可能的努力着用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惜缘,我会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尽管有些错过的缘分,可我依旧是很欢喜;我会因为遇见而情绪激动,我不善于言谈,所以在遇见志趣相投的缘时我会变得罗嗦起来,能和自己聊的来的人谈心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是我早已适应了的普通生活。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克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许,在同龄人的眼里我就是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人。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总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拾起曾经的点点滴滴,想着过去的往事,想着曾经美好的瞬间,想着那些逝去的亲人、朋友还有兄弟。想着的一瞬间,泪水就打湿了脸颊。

  我不是一个柔弱的人。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面对亲人的别离,我再也不能若无其事的说“我没事”。有时候,人需要的是真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副表面看似无动于衷的态度来掩饰真实的自己。这是不幸的事,这也是我最不想成为的一种人。

  又到清明时节,浓浓的愁绪,再也无法掩饰此刻悲恸的心情,思念的情结被再一次狠狠的打开。身在异乡,每每在这夜深人静时分,独孤的守在窗台旁,目视着遥远的前方,心开始变得躁动起来。黑夜里,突然会有一种想失声痛哭的感觉,可我还是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哭,我绝对不能哭泣,尽管人生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可是,只要活着我们就得向前看。困难是如影随形的,我们不可以认输,更不能自甘堕落。

  还记得我曾经最好的兄弟,他和我年纪相仿,是病魔夺去了他年轻宝贵的生命,他的父母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病魔夺走了一个好儿子,我失去了一个好兄弟。每每想起他,我的心总是涩涩的发苦,我知道,我们已经永远的失去他了,可我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少年的时光是美好的,可是,对他来说却是不幸的。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和奶奶相继离开我,那时候对于这种别离还不是很理解,渐渐的长大了,懂事了。就怕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会离开自己,事实就是这样,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在我14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他也离开了我,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病魔也夺走了父亲的生命。那一刻,我彻底的懵了,我不相信我好好的父亲怎么突然间就没了,我难以释怀,我怪我自己,我怨恨我自己,曾经我还和您顶过嘴,让您为我操碎了心,可我还当那是理所应该当的事。过了这么久,如今,我想起来,我还是无法释怀,我无法原谅那个时候的自己,我太不懂得好好珍惜了,我心痛、心真的很痛、很痛......

  在众人的眼里,人生是美好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记忆里美好谈不上,有的只是苦楚和满腹的心酸,也许,我不该这样,很多人也都劝过我,可我还是无法释怀。就像人生总有许多的遇见,那些驻足了却又离开了的、那些遇见了又错过的、那些与你只能相识却不能相守的缘分,终究是与你无缘。

  又是一年清明来临,千里之外,流浪的人儿唯有将满腹的哀思深埋心底......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的是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那清明节又是从何而来,又有那些习俗?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

  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书籍、报刊寒食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