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8-31

【精华】父亲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亲节的作文1200字5篇,欢迎大家分享。

父亲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每年的父亲节,我们都是平平淡淡地渡过了,今年的父亲节,据说是杜老师发心,让我们一起过这个节日,我非常感恩。

  红艳老师,陈红菩萨,负责组织大家。那天参加活动的有70多人,气氛非常好。事前,我和陈淑英,安士兰两位菩萨商量,邀请自己的老公参加,因为难得有这么多人给他们庆祝节日,一定要请他们参加。我们一说他们就接受了,并答应参加活动。陈淑英的夫君胡老师,安士兰的夫君陈大夫,我的夫君李大夫,他们三个人非常高兴地参加了这次活动。

  感恩刘红艳老师,陈红菩萨的精心安排,她们心思那样灵巧,每桌摆放着一捧鲜花,而且还均含有不同的美好喻意,再配上美味鲜艳的水果,份外的生机勃勃,让我们一下子年轻起来,觉得生命生活都是那样的美好,前景就像这鲜花鲜果一般,灿烂,馨香怡人。

  我们大多是老年人了,都已为人母,为人父,都经历了从一颗种子,努力发芽成长,搏击风雨,而后再为保护自己的果实和花蕾而伸展双臂,而今像这鲜花鲜果一般,到了收获的时节,有了属于自己的甜美果实。

  大家互相顶礼,微笑着,分享着彼此的幸福快乐,场面非常的温馨。红艳老师生动地讲起自己的成长过程,关键时刻,是父亲的支持,她才走上公益的道路,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父爱如山,他们可能没有细腻地表达,但他们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支撑起家庭的一片天。是他们尽心尽力地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付出不要回报,看到子女成人成才,家庭和谐美满,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回报。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父亲是很伟大的。红艳老师组织唱有关父亲的歌,大家越唱越感动,很多人都是流着泪把歌唱完的。这场面非常的让人感动,让每个人都默默地想起了父亲为自己,为家庭的付出,想起了那深沉、真挚的爱。于是大家共同发下了大愿。 我也想到了身边的老公,他也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对孩子严格要求。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让他外出理发,因为人很多,孩子没有理,在回家的路上,把理发的钱买了零食。他得知后,让孩子跪下反省,并教导孩子钱要花在刀刃上,且专款专用。孩子知道错了,这一生都养成了不乱花钱,节俭惜福的好习惯。

  他不但对孩子严格,更是言传身教,无论工作多苦多累,从无怨言,回到家更是从未说过“累”字,依旧做家务,照顾老人,在岳父母生病期间,更是每天坚持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去为老人输液,每天到家都已深夜,一坚持就是好几月。在这样的榜样带领下,我家的儿子,儿媳,就连如今的小孙子孙女,都是十分孝顺的好孩子,他们无论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家庭中,做了任何事,也绝不会叫苦闹累。

  在这样的场面中,看着每一位身为父亲的人都是那么的高兴,我想,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家,有家才有幸福,可给了我们这一切的他们,所要求的又是那么简单,一句问候关怀的话语,一杯热茶捧到眼前,就那么的知足安慰。

  活动结束了,我老公非常支持我发心,天道通,发心捐善款众生才能受益,我们把善款交给素食店经理,其他的菩萨们也是和老公一起,纷纷发心交了善款。他们这些一家之主,一家之天,都是这么明悟,这么通情达理,自己幸福了,唯愿天下众生均能幸福,安享天伦。 大家离开时也是恋恋不舍,互相顶礼告别,直到坐在车上,我们还在感慨,这次的活动组织的如此之好,大大出乎预料。红艳老师讲的那么好,服务员们自己顾不上吃饭为我们大家服务的那么周到,这些,都让我们这三位老公对杜老师深为崇敬,一致发心,希望秋后能亲自前往呼市去拜望恩师。

  编辑语按之“三言两拍”:“素食家道”博客最为欢喜处在于:有老菩萨们不间断地写来文章,让年轻人从字里行间中受益;从老人们博大的胸怀中,感悟到了另一种情愫,另一种语言文

  采,是年轻人们远不及的。

  至诚感恩老菩萨的文字、风采、思想及发心。

父亲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父亲今年66岁了。身板还很硬朗,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是退休后的第十个年头。

  别人都说:“您退休了一个月四千多块钱的工资,用不完的钱啊,不需要再干活了!”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的一生都是这样,似乎只有忙得团团转,才是他的常态。他退休了工资算比较高的,一般行政事业单位退休金都比较高,而他的工龄也不低,再加上现在年年涨工资,他的工资近年呈井喷式增长,去年已逼四千,今年涨到了四千多。

  虽然他的人生还没划句号,但对于他的人生已经有了大致的概括,他的人生大多数人是无法复制的,属个例吧。一个小学刚毕业就执起教鞭,为教育事业耕耘了几十年,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为他保驾护航。他是怎样走上教育岗位的呢?这在周围人的眼里看来是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段传奇。他九岁多因为家里弟兄姊妹多,经济困难勉强上了半年学后休学一年,在家里靠挖黄金刺兜挣钱,然后挣足了学费,才得以继续上学。后来读到小学六年级,已是十五六岁的年龄,因为他的成绩算是出众的,当时有一个政策,可以在六年级毕业学生中选拔民办教师,这个机会被父亲抓住了,从此便学边教,开启了教书育人新时代。

  他是无愧于“人民教师”光荣称号的,他教过的学生可以说成千上万,现在有的已儿孙满堂。说起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堪称该领域中权威中的“权威”。虽不识多少文化,高等数学,英语,理化一点都不懂,这都是时代造成的。我时常在心里打趣他“‘满罐子’水不荡”,我是没有资格当面对他说这句话的。现在对于文化方面的深奥一点的东西,他不懂就不深究,也不涉足,他已经做到了功有所成。

  父亲身上的担子以前很重,但他一直任劳任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四姊妹相继出生,大小相差不过两三岁,他和母亲为了我们的生活吃尽了苦头,但他们挺过来了。当时父亲的观念就是哪怕再苦再累也要让我们都读上书。虽然父亲一个月有薪水,但要应付庞大的开支,还是入不敷出,当时的困难可想而知。父亲总是想方设法,东挪西借让我们安心在校上学,无后顾之忧。当时最困难最艰苦的岁月有一年腊月三十还有人到家讨账。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哥哥最争气,他从师范毕业后来考上研究生,继而读博,,如今在天津一所大学当行政领导,他去年还把父母接到北京旅游了一趟。我企业单位改制后自谋生计。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在教大学,一个只读到初中,现在在做生意。都成家了。现在父母他们也可以松口气了。

  父亲退休后回到老家住,他还干些农活种点玉米、土豆之类。我问他有钱怎么不拿钱买呀,他挂在嘴边的就是“能够自己生产的就自己生产呗,免得拿钱买!”“我一天不干活,怎么和那些种田的人打上交道呢?”他吃过缺米少盐没钱用的苦,所以用钱方面照样很节约。

  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有人说他的命好。实际上他吃的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一般人都多。虽然退休后有退休金作保障,但这些钱仔细想想也不是轻易得来的。说到他以前教学的时候,总是勤勤恳恳的,第一个早到校,从不迟到,教育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从没有丝毫懈怠。还收获了一些荣誉证书,有过几年当学校负责人的经历。上级对他信任,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也满意。

  从父亲一生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可以看出父亲是一本书,是一本身体力行的教科书。现实生活中,机遇诚然很重要,如果没有勤劳苦干,实实在在的付出,即使机遇再多,成功也不会垂青于任何人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