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1200字(2)

时间:2021-08-31

端午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昨天晚上我写了一篇题为《又闻棕香飘》的短文,放在了散文吧里,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有近500人次的点击,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可能是快到端午节了,朋友们都已开始闻到了棕子的香味了吧。

  端午吃棕子,是我国的重要民俗,在端午节包棕子、吃棕子应该说是非常重要事了。其实,我国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或多或少和“食”有关,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欢度节日是老百姓的情感的集中表达,尤其中国的节日,浓浓的文化中与“食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种传统节日都有它特定的“食物”,可以说,吃什么“食物”就能知道在过什么个节日;如中秋吃月饼,元宵节包饺子,过年做年糕等等。

  当然,在我们江南,端午节除了吃棕子,还要吃绿豆糕,不过,最普遍的最浓烈的最有人情味的,应该是包棕子、吃棕子了吧,因为棕子家家都要包的,所以每当端午节来临的前两天,去河边掰芦苇叶的妇女,可谓是浩浩荡荡。芦苇叶掰回来之后,水浸清洗,然后就淘糯米、泡红豆等,接着就利用晚上的休闲的时间来包棕子了;一般包棕子都是妇女的活,因为女性心灵手巧,包出来的棕子也是精巧好看,当然小孩子就不分男女了,由于好奇,也来凑热闹,不过,也因碍事,常常被大人们笑着赶走了。女性们常常把对生活的爱、对家人的爱全都包进棕子里,所以吃棕子,其实在享受浓浓的亲情和爱。而绿豆糕之类节日性的食品,基本上是从市场买回来吃,没有多少情感情愫在里面。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不仅在城市,就是在农村,家家包棕子的现象似乎不见了,有好一些人家都是从商场里卖一些现成的棕子回家,来应付一下过节的孩子,来解一下尝吧;这是和我们小时候是不能比的了。记得那时,棕子也不象现在要从市场上去买,村前屋后的水边河岸,到处是芦苇,想掰多少芦苇叶就想掰多少,而且,叶宽色深,味清香幽,没有任何的污染。母亲每年要包很多棕子,烧好的棕子悬挂在一个横竹竿上,长长的一条龙,蔚为壮观。

  现在可能有很多的年轻人不会包棕子了,这多少让人感到有点遗憾事。我和妻子都是农村出生长大的,尤其是妻子,是包棕子的行家里手,经她手包的棕子,紧实精神,味道也是特别正宗。棕叶之间插不好,棕绳扎得又不紧,烧熟的棕子不仅外观不美观漂亮,而且棕肉还会水沽拉渣的`,没什么香味,口感就不怎么样了。我每次包的棕子就是这个样子,结果连我自己都不愿吃自己包的棕子。当然啦,口感是一回事,悠悠地享受生活的情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每年当妻子包棕子时,只要我在家,肯定也会包几个,也算是赶一个节味吧。

  如今,吃棕子,也不大赶节时上吃了,一年到头,商店或超市都有现成的卖,而且有各种缓式样的包装、棕肉的味道也多种多样。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吃糯米棕子,尤其是在糯米里加些许的红豆或枣子什么的,虽然做法很简单,但吃起来非常爽口纯净,没有油腻感;也有糯米里什么也不放,这种纯糯米包的棕子,吃起来有原始古朴的感觉,特别有劲道。

  上个星期天,妻子说端午节快到了,让我去菜市场买些棕叶回来,准备包些棕子,尝个鲜。我这时才感到又一个端午到了。提前吃棕子,让节味慢慢地酝酿,待到节日来临的那一天,节味就会浓的如陈年老酒了;倘若吃着棕子,再能看到龙舟竞赛,听着家乡的龙舟调,再能读一读屈原的《离骚》这一杰作,我想这个节日就更加完美了,因为吃棕子、划龙舟的这些端午习俗的由来还是源于纪念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诗人的。

  端午,我们一边在品尝着清香的棕子,同时又在品尝着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这种享受让人特别的惬意啊。

端午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天下粽子,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京、浙、川、闽、粤”五大流派。嘉兴粽与湖州粽齐名,被公认为粽中之王。

  嘉兴粽子里的老大,首推“五芳斋”。用的是上等白糯、猪后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谓伏箬,指盛夏时节所采之箬,此时的粽叶,因吸足了土壤的营养、水分和阳光,最香。徽州粽叶一年只长一季,开春发芽,至梅雨季节长大为“梅箬”,不过太嫩。而秋冬的粽叶又嫌太老了。

  五芳斋的粽子,卖得满坑满谷,满天下到处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装绝对没有新鲜的好吃,嘉兴城里五芳斋总店的新鲜粽子,好像又不如嘉兴城外路边的好吃…

  这条路,就是沪杭高速公路,五芳斋粽子专卖店,就开在上海-杭州约50公里处路边的嘉兴服务区。我个人的习惯是,闻香下车,别管什么豆沙粽、蛋黄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劳什子(特别别吃鸭蛋黄的,不是一般的难吃),坚定地直奔那三块五一个的─大肉粽。

  把这烫手的宝贝热腾腾地捧在手里,怯生生地试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满嘴,这种香味还以热量的形式线性地奔腾直下,软软糯糯地一路钻到心尖。七千年前发源于嘉兴的稻谷文明,实在是强啊!感谢五芳斋,感谢沪杭高速公路,感谢屈原,感谢宋玉,感谢楚怀王,感谢夫差,感谢伍子胥,感谢曹娥,感谢介子绥,感谢河里的鱼,感谢江里的水怪……

  为什么是路边的粽子最好吃?我有两个理由:

  一,现剪、现煮、现吃,当然新鲜(可能是因为大肉粽特别好卖,我发现店员有时候会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边,你要,就先从这堆里拿一个剪给你。这个时候,嘴要甜,原则更要坚持,务必只吃锅里现煮的);

  二,嘉兴城里五芳斋的新鲜粽子,也许更新鲜更好吃,但“路边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属于心理作用,它来源于一种“旅途”的仪式感。车开到休息区,往来客官多少都有些困乏,这种时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会自动加分10%-20%不等。我个人的经验是,从上海出发,最好选在上午,千万别吃早饭,喝杯小咖啡就行,车行一个多小时,在右侧的嘉兴服务区下车,先跑趟厕所,最后再吃粽子─如果能把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样具有仪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时能达到30%!

  如果吃不了,千万别兜着走,就算是新鲜而非真空包装的粽子,回家煮出来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从前,浙江的湖州粽不但与嘉兴粽齐名,某种程度上名气比嘉兴粽还响。仅管湖州与嘉兴现在都归一个地区行政公署—嘉兴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嘉湖一家,但湖州粽和嘉兴粽起码在外形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粽小巧优雅,称“秀才粽”,后者大方实惠,称“乞丐粽”。做为一个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说里从来就不放过每一个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广湖州粽子的机会:“韦小宝闻到一阵肉香和糖香。双儿双手端了木盘,用手臂掠开帐子。韦小宝见碟子中放着四只剥开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无与伦比。他两口吃了半只,说道:‘双儿,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产粽子米软馅美,天下无双。扬州湖州粽子店,丽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韦小宝去买。粽子整只用粽箬裹住,韦小宝要偷吃原亦甚难,但他总在粽角之中挤些米粒出来,尝上一尝。自到北方后,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实是,湖州粽子,天下无双,不仅嫖客爱吃,侠客也爱吃。见《神鵰侠侣》:“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端的是美味无比,杨过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黄药师关门弟子程英亲手制作了“天下驰名”的江南粽子之后,杨过还要用粽子与她调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线栓了,掷出去黏住她写了什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碎纸,也算是把粽子给利用到家了。